何玉媚
佛山市顺德区南沙小学 528329
【摘要】课程改革的关键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多足鼎立——自立门户——同舟共济——龙争虎斗——取长补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这是值得推荐的“生生互动”课堂模式。此模式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将传统教学中的单向交流转变多向交流,给学生提供了更自由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师生成长,将开拓课堂教学的新动向。
【关键词】 小组合作 生生互动 课堂教学新模式
我国伟大的教育大家孔子曾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互动学习一直是教育界大力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生本互动”中,“生生互动”成了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课堂生成,往往是我们一节课中的亮点。生生互动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包括学生之间的讨论、相互切磋、相互倾听、相互评价、互相激励,这是一种开放的、集体创作、共同进步的学习方式。不少教师都在探究怎样的“生生互动”模式才是行之有效的?怎样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利于趣味高效课堂的开展?
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探究中,笔者遇到了以下困惑:
(一)目标不明,任务不清
刚开展小组合作研究,笔者没有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只是简单的前后桌四人进行小组活动,几次活动后,笔者发现各个小组都比较零散,在小组活动的时间里,只有少数学生在学习,多数人茫然不知所措,一节课下来,学生什么也没学到,笔者的教学任务也无法完成。
(二)无规则不成方圆
即使四人学习小组成立后,课堂上布置了小组共同交流讨论的话题,不少学生还是各干各的,不愿意开口交流与分享,甚至有的小组把交流的课堂变成了说闲话、聊天的场所。协调不力,讨论无序,使得课堂效率不仅没有获得预期的成效,反而愈加低下。
(三)好生包揽,后进生旁听
组内讨论全是好生占主导发言权,发言的机会基本都让给了好生,后进生成了旁听者、旁观者,这些后进生不仅在小组中得不到能力的提高,还在小组的名号下,逃避学习职责,不学习也没有发现没人批评,于是,渐渐淡出课堂,变得更加懒惰,厌倦学习,这恰好与笔者研究的初衷相违背。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笔者并没有因此放弃,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请教其他教师,后来摸索出了一些方法:
(一)多足鼎立——科学分组,选好“领头羊”
根据各生特点,灵活组成四人小组,一班共45人,分为11小组,为了达到一定的研究成效,笔者设置了1组全优组(四生语文综合能力优异)、2组较优组(三生较优异,一生水平中等) 、其余组为平衡小组(优生与后进生、后进生混合搭配)。
根据不同实验小组期末竞争结果显示,全优小组并不是第一,而是处于班级中上等名次,他们的表现始终处于呈水平趋势(活动伊始,他们热情高涨,表现积极,但后期稍有骄傲、懒散,始终没有突出的新表现);而较优小组则呈现u字趋势(小组学习初期,在三优生的影响下,中后生较自卑,参与率低,学习消极,中后期,若三优生主动辅助中后生,表扬鼓励,那么,这生的后期进步大而迅猛);持续处于进步状态的是平衡组。因此,笔者认为科学的分组应该是优差搭配、男女同组、性格互补。除此之外,教师应根据各组特点,与学生民主商议定出组长人选,组长应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意识。
每组人数以四人为佳,前后桌组成一组,由学生自由推选组长,教师再进行适当调整,这既有利于课堂效率和课堂秩序的维护,又有利于日后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自立门户——建立常规,合理分工
小组成立后,让学生自主拟定各组的管理规则,整理后交给各小组长保管并执行,除组长外,每组还要分别设立一个统分员、一个纪律员(课堂纪律:不说闲话、不开小差;小组活动纪律:自觉参与发言、参加活动等)、一个记录员,保证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次活动笔者都在黑板板书出要求,作为学生小组活动的分工指引,要求小组活动时都要有明确的组员任务分工,例如:谁负责分工,谁负责找资料,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报告发言。
常规是小组学习有序进行的保证。因此,除了各小组有常规,班级内部也有常规制约,能全员参与课堂发言、活动的,均能获得表扬奖励,若表现优异的小组将获得更高级别的奖励;同理,若有一生不参与到课堂中,则全组受罚。
(三)同舟共济——确立目标,方法指引
目标是凝聚组内力量的重要,方法是迈向成功的关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明确告知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其次,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少小组活动只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思考交流,教师便往下完成任务式地公开了答案,其实,我们要大胆地向课堂要“质”,而不是要“量”,教师在巡查的时候,若发现学生碰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适当地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从而让学生乐学、爱学,逐渐探索和构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真正的思考,才会有智慧的收获。我们教师切记在课堂中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四)龙争虎斗——重过程,轻结果
只管小组学习的最后结果或依据小组个别学生的发言来评价该小组的学习状况,是造成小组整体学习成果不好,多数组员游离在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关注小组的学习过程。一要巡回检查,观察小组学习时是否各成员都用心参加,尤其关注后进生的参与情况;二要巡回指导,当小组学习出现困难时,要适时指导,打破僵局;三要适当参与,与小组学生一起探讨;四要适时评价,对表现优异的进行鼓励奖赏,对干扰课堂、影响学习的行为及时制止、批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每个成员都用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热情高涨,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各司其职,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五)取长补短——加强监管,评价激励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后,让用“我欣赏,我建议.....”、“......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还可以这样......”等语句自己点评其它同学的表现。评价时要注意公平公正、多角度、多方面,多采用积极的语言,认可激励,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的提高。采用合作性小组赏罚(“组内责任制”、“连坐制”、“连赏制”),使学生与小组荣辱与共,激发学生奋斗的力量,让学生学会相互讨论、相互切磋、相互倾听、相互评价、互相激励,这是一种开放的、集体创作、共同进步的学习方式。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简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就是“多足鼎立——自立门户——同舟共济——龙争虎斗——取长补短”。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造了师生、生生之间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平台,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成长,最终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 陈小文.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10)
[2]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分析[J]. 高良花. 内蒙古教育. 2020(03)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田玉琴,陈振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