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京勋
辽宁省营口市朝鲜族高级中学 115000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与实施,其对小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三方面有着不同的规定与要求,其中对于运动能力的要求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基础之一。跳跃性项目作为体育课程项目中基本内容之一,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素质基础,采用了以下学练方法来进行学习,取得了明显的学练效果。
关键词:小学;?跳跃;?学练方法;
一、无器械辅助跳跃练习
(一)不同方向的跳跃学练方法
原地跳跃性练习是发展跳跃性练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申出不同类型的跳跃活动。如原地连续收腿跳,看学生可以连续跳跃多少个,或者让学生连续向前跳跃,让学生双脚并拢向前跳跃,双脚分开约与肩同宽基础上跳跃。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向左右方向的跳跃。学生在跳跃过程中,可以完成一组单独的向左或者向右的跳跃,学生也可以完成连续的向左或者向右的跳跃,这样对于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及身体协调性都有一定的帮助与作用。
(二)单脚跳跃学练方法
单脚跳跃,顾名思义就是发展学生一条腿在腾空的状态下,另一条腿在支撑身体重量的基础上完成的跳跃性练习。如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可安排学生进行原地单脚跳跃练习,或者进行连续向前的单脚跳跃练习,组织学生进行3~4组10米的单脚跳跃练习,间歇30秒。或者将班级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单足跳跃接力小游戏,看哪一组最先完成游戏比赛,教师在场地上布置间距为5米的接力,在5米的终点一头放置标志桶,学生单足跳跃绕过标志桶之后再返回原队伍,将手中的接力棒交接给下一组的学生,这样让学生在游戏的趣味刺激下,让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有活力。
(三)双脚跳跃学练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双脚跳跃能力,由双脚起跳到腾空,再到双脚落地的过程,这是完成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的过程。教师让学生进行不同间距的连续跳跃练习,如学生连续跳跃间距30厘米的间隔,或学生连续跳跃间距50厘米的间隔,对于间隔的控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练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控制,这样学生可在不同要求下完成相应的练习,同时,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一种体现。
(四)同伴合作手拉手跳跃学练方法
同伴合作手拉手跳跃是一种趣味性很浓的跳跃形式,这种练习方式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跳跃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能力。同伴合作跳跃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数进行不同形式的跳跃,如两人手拉手一组进行跳跃,两人可以同时向前完成跳跃,或者同时向右,同时向后或者同时向左跳跃。当然,两人也可以同时进行相反方向的跳跃,一人前进,另一人后退,或者一人向左跳跃,另一人向右跳跃等不同的练习。还可进行三人手拉手跳跃练习或者四人手拉手练习,教师组织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跳跃,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单足跳跃,或者并脚跳跃练习,再者可以让一人单脚跳跃,另两人或者三人进行双脚跳跃形式,这种组合的人数越多,完成的难度相对就会越大,同时这种练习方式的趣味性就越强。
二、有器械辅助类跳跃练习
(一)利用绳梯跳跃的学练方法
绳梯具有小巧、轻便、易于携带的特点,深受学校体育教师和小学生的喜爱,同时,绳梯对发展学生身体的不同素质都有着一定的作用与帮助。如对于发展学生的跳跃性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绳梯之间不同的间距来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速度能力及协调能力。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不同间距的绳梯练习,运动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完成长度较长,间距较大的练习;而对于胆小或者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可以用长度较短,且间距相对较小的绳梯练习。同时,教师可以教学生向后的连续跳跃性练习,当然也可以发展为单脚向前的跳跃练习或者单脚向后的跳跃练习。不同的学练方法也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及层次有所区分的,能力越强的学生可以尝试挑战高难度的绳梯区分的,能力越强的学生可以尝试挑战高难度的绳梯练习,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完成难度相对较低的练习。
(二)利用低栏架跳跃的学练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单个的低栏架进行跳跃练习,不仅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对于发展学生的协调性也有一定的功效。教师可在场地上布置10个低栏架,学生连续跳跃10个低栏架,完成3~4组,每组间歇30秒左右。或者连续向后跳跃低栏架,完成3~4组,每组间歇30秒左右,或者同时连续向左跳跃10个栏架,完成3~4组,每组间歇30秒左右,或者同时向右完成连续跳跃10个栏架,完成3~4组,每组间歇30秒左右。当然,在栏架数量、完成相应的练习组数及间歇时间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练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化,调整的最终目的是要适合学生的发展与提升。
(三)利用高低木箱跳跃的学练方法
利用高低木箱跳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屈肌与伸肌的发展。教师可以在两组高木箱之间放置一个低木箱算一个组合进行布置,学生可以从高木箱跳跃到低木箱,再从低木箱跳跃到高木箱的过程。这种学练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屈肌及伸肌的发展,同时对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学生在木箱上完成跳跃,这需要学生很好地控制自己身体的协调,同时,利用木箱器械对于培养小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也有一定的帮助。
(四)注重细节,强化跳远动作方面的指导
跳远作为体育教学重要的环节,在实际的跳远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根据跳远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跳远理念,传授学生正确的跳远技术,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跳远关键性技巧。只有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后,才能够领会跳远的要领,进而提高自身的跳远成绩。在跳远练习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以下方面事项:其一,学生在进入踏板之前,最大限度提升自身的速度,在惯性的作用下,学生会跳的更远。在日常跳远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注重强化学生助跑训练,传授学生基本的动作要领,当学生心领神会后,便可从容的应对助跑问题。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必然会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进而取得优异的跳远成绩。其二,学生在起跳之时,学生必须掌握好摆腿的技巧。根据相关实践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在进行跳远时,由于他们不能够很好地做好摆腿运动,这就造成学生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较短,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跳远距离,使其难以取得理想的跳远成绩。基于当前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做好相关方面的记录。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踏板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技巧。例如,学生需要用力踏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身体始终处于正直状态,借助最初的助跑速度,同时需要保证身体抬高一定的高度。其三,当学生进行起跳的时候,体育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的起跳角度,这一点对于跳远成绩极其重要。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学生应当注重日常训练,让学生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找到起跳的角度。
总之,不同的辅助练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提升小学生的跳跃性项目的成绩,同时也是有效发展和锻炼他们的弹跳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因此,在我们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多用丰富多彩、新颖多样的学练方法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这样才会使得小学生在不同的体育课中学到不同的学练方法,从而也为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霞.小学体育课堂中跳远教学的创新实践[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