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东
安徽省 宿州市第一小学 234000
【摘要】为了公开课比赛,提前磨课,遇到困难,产生困惑,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对于概念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切忌教师设计时想当然。概念教学应该淡化语言文字的描述,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 注重经验 淡化描述 抓住本质 概念生成
【引言】我们集团校每年都要举行公开课比赛,每个校区通过比赛选拔出1-2位老师参加集团校的比赛,同时也是一次全体老师观摩学习的机会,今年我被我们年级组推荐参加校区里的比赛。时间不多,根据本年级数学课的教学进度,我选定了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第一课时。
【正文】确定教学内容后,我立即对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阅读了教师用书,又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教学设计作为参考,同时还观看了网上一些公开课的教学视频,逐渐的心中有了思路,很快就写出了教案,并根据自己的思路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为了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我还在比赛之前进行磨课,同时邀请了学校分管教研的领导和同年级的老师先听课指导,以便我能了解自己在教学设计上有什么不足,好及时的纠正。胸有成竹的我自信满满,却在第一次磨课时遭遇“滑铁卢”,追求课堂华丽而远离学生实际,重形式而轻实质,是我第一次磨课失败的主要原因。下面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困惑与感受。
一、淡化概念的描述,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上课的一开始,自以为设计巧妙的我就遇到了问题。下面是我在新课引入时的设计: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我可不管你听过没听过,下面就开始播放动画片乌鸦喝水。由于画面精美,故事有趣,虽然多数学生都听过,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看到大家还算投入,我很高兴,就抛出了问题。
师:“乌鸦用了什么办法喝到了水?”
生:“把石子放进瓶子里,水就升上来了!”
师:“为什么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水面就升上来了呢?”
生:“因为小石子重,水轻,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我顿时傻眼了!怎么不按照我的思路回答啊!我参考了许多教案,看了许多视频,学生都会说:“因为小石子挤占了水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是学生的知识面不够?还是我的问题没问好?我的设计是先引出体积的概念,这个概念要用到“空间”一词,学生回答“小石子挤占了水的空间”,我顺势在黑板上板书“空间”,然后再说空间有大有小,那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体积的概念。可是现在学生不说“空间”我该怎么办啊?总不能卡在这里吧,我只好自己说了:“是因为小石子挤占了水的空间”,接下来我煞有介事地板书“空间”,回到原来的思路上来,总算是把课接下去了。
当然,这样的小聪明是瞒不过我们学校教研室的S校长和听课的老师们,他们课后评课的第一条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我概念揭示得很生硬,花了大量的时间播放了视频,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课后,我冷静地分析了原因,这节课是概念的教学,可是概念不是你把概念给学生他就懂得的。对学生来讲“体积”是一个全新概念,建立这个概念需要经历较复杂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典型事物刺激,再明确“占空间大小”这一关键属性,最后用“体积”这一文字符号表示。为了概念里的空间一词,我想当然的用乌鸦喝水来引入,可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石子重,水轻,重的下去,轻的上来,这也没错。
他不一定会想到用“挤占空间”来解释。看似精彩的动画故事,也引得学生很投入,但为了得到体积的概念,自以为学生能用“挤占空间”来解释原因,可没想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符,反而适得其反。体积概念的核心是“空间的大小”,空间的含义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我脱离了学生的经验而注重语言的描述,想把空间一词引出来,进而得出体积概念,是标准的重概念描述,轻生活经验。
既然体积概念的核心在空间的大小,我便从空间入手。其实学生在平时所说的大小,主要是块头的大小,比如老虎比兔子大,就是看块头。而块头的含义等同于空间,只是换个词而已。块头是生活中的语言,空间是数学中的语言。只要把块头与空间的含义沟通起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没有纠结“空间”这一概念,而是直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块头与空间联系起来,运用视觉感官,通过看一看 、说一说,感知不同形状的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通过直观比较,让学生理解体积,突出了“体积”的本质属性,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什么才是物体的体积,教学简简单单,学生明明白白。
二、注重联系,经历概念同化过程。
容积是体积的下位概念,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容积概念建立主要是概念同化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对体积与容积有所区别, 在磨课中,我的设计是这样的。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物体既有体积又有容积?”
生:“冰箱既有体积又有容积。”
师:“冰箱的体积与容积有什么不同”
生1:“冰箱的体积是指冰箱所占的空间大小,冰箱的容积是指冰箱所容纳物体的体积。”(概念的复述)
生2:“体积是从外面去测量,容积要从里面去测量。”我认为这位学生抓住了要害,赶紧给予表扬!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我又追问了一句。
师 :“冰箱的体积比容积大吗? ”
生:“冰箱的体积一定比容积大,因为它有厚度。”这个回答简直是太完美了!我正在暗自高兴,可是有一位同学有不同意见。
生 :“我不同意!冰箱门打开了,它的体积就不一定比容积大了。”
师 :“为什么?”
生 :“门打开了,空气进入,里面就不能算冰箱的体积了?”
我当时有点懵!我都不知道应该如何解释。
课后评课时,大家对冰箱的体积比容积大的问题也有不同看法。分管教研的S校长还专门找来了一篇文章来说明这个问题。文章指出:有人做过调查,大约80%的教师都认为冰箱的体积比容积大。少数教师认为打开冰箱的门就不能确定哪个大哪个小了。作者认为体积和容积虽然联系紧密,但有很大的区别 ,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概念。“体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指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我们一般只存在同概念之间相比较,即体积之间或容积之间的大小比较。体积和容积的比较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对体积与容积概念的理解,反而会误导学生产生概念混淆,增加学习负担。
我的心中豁然开朗,明白了症结所在,对策也就出来了。我马上修改设计,取消体积与容积之间的直接比较,把重点放在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上来,让学生明白物体的体积是从外面测量,容积是从里面测量就可以了。
这节课从磨课到正式比赛,可谓一波三折。在S校长和同年级组老师的帮助下,我在最终的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同时也让我对概念教学有了新的感悟:概念的定义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而是本质特征的把握。教学时只有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概念的建立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