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孙亚茹
[导读] 英语课程是小学学习的重要课程,

        孙亚茹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南大里中心校     044400
        摘要:英语课程是小学学习的重要课程,我们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多以词汇、语法为主,课堂大多沉闷无趣,学生对英语阅读更是有抵触心理。因此,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热情,是值得思考的。角色扮演法是从情景对话中发展出来的课堂学习法,它更注重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大大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听与说”的不足。本文在阐述角色扮演法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它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对打造高效课堂有所帮助。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小学英语;英语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英语教学从传统的书面教育,转变为更重视实际运用情况。教师不能像以前一样只专注单词的发音、句式、语法等,还要注重语言的输出,让学生的学习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角色扮演,教师为学生输出对话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这样不仅实现了课堂本来的学习任务,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且,角色扮演还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利于课堂专注度和学习效果提升。
1.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阅读中的价值
1.1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性
        新课改不断强调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探索者。尽管教师们努力改变灌输式教育,但是英语本身庞大的单词量、复杂的语法知识,都让英语课堂十分乏味,学生并没有很高的参与度。角色扮演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在表演前需要对文本十分熟悉,这提高了学生预习时的主动性;学生表演时又主导了课堂,并且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1.2利于发展口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英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型人才,角色扮演满足了这一要求。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启蒙时期,语言环境对学生十分重要,角色扮演就提供了很好的语言环境。在情景对话、故事排演中,学生更好的进行了英语的输出,巩固了单词的使用、句型句式等;并且,故事型编演很多都是多人一起表演,甚至话剧编排还有服化道的制作要求,这些都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互帮互助,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2.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阅读中的策略
2.1“模仿型”角色扮演与阅读重点突破
        所谓“模仿型”角色扮演,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要根据文本中的剧情及对话内容,尽量地还原剧本角色。这种角色扮演方式对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太大要求,只要求学生能尽量完成对话内容或者剧本故事。教师可以选取阅读的重难点部分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这样不仅利于增加课堂趣味性,降低学生对阅读重难点的抵触心理,还利于更好地掌握重难点知识。
        此外,英语阅读大多数是对话型或者故事型。“对话型”故事情节短小,并且都以简单的交流形式呈现,占用时间短、重点突出,十分适合学生进行“模仿型”表演。

在英语课本中,“Lets talk”、“Lets learn”都属于对话型阅读,教师可以在这两个模块使用“模仿型”角色扮演。另一种阅读是“故事型”,它的故事情节长,设计的角色多,剧情也比较复杂,并且有特定的情境。这种故事的角色扮演会耗费很长时间,表演前的安排也会很多,甚至为了更加符合情境,需要对表演场地及人物做很多服化道设计。除此以外,故事型的表演需要学生有很好的表现力,也对学生口语、记忆力、临场发挥能力有很高要求,但是学生对这类表演热情最高。教师可以适度安排这类表演,如课本中的“Story time”、“Read and write”部分,可以进行不装饰情境的角色扮演;而在期中或者月底,可以考虑开展话剧比赛,学生自行准备服化道设计。这样不仅很好地控制了课时,又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
2.2“创造型”角色扮演与文本的深入拓展
        与“模仿型”角色扮演相反的是“创造型”角色扮演。“创造型”要求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后,更深刻地理解原始角色,并且在逻辑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去发挥想象,让角色更加丰满。这样的表演不拘泥于原文本,学生有了很大的表演和创作空间,可以对剧本中的人物台词、神态、动作等进行再创作。这种表演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表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表演形式更适合与上述“故事型”文本相结合,也适合与具有较大留白性的文本结合。与“模仿型”相比,这样的表演方式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挖掘文本,还会一起讨论扩展表演内容,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英语课本中,学生可以选取某个自己喜欢的单元或者模块进行创编,然后将它按照自己编排的内容表演出来。还可以在中间分成小组,小组一起创编、分配角色,然后练习。
2.3提前安排,利于文本的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安排角色扮演,一般是分为课堂随机抽取、提前安排人员这两种。前者具有很大随机性,一般是上课时老师选中两名学生上前进行情景对话。后者比较保证结果,一般是老师提前安排某些同学,给他们充分准备时间,第二天再上台对话。无论哪一种,都可以加入小组打分制。教师可以在学期开始时将所有同学分成几组,规定每节课都会有随机的情景对话,如果双方表现良好,则给小组加分,反之扣分。在学期末,对前三名的小组进行表彰,并粘贴在教室中。有了奖惩机制,不管是随机的情景对话,还是有准备的对话,学生都会更加认真地做好课堂预习工作。不仅如此,双人型、多人型的表演方式也可以纳入小组打分制中,英语课堂将持续处在活跃的氛围中。
结束语:
        总之,与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相比,角色扮演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性、口语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可以选择“模仿型”、“创新型”的表演方式,结合对话文本、故事文本,更好的让学生巩固重难点。也可以加入小组打分机制,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时,应当充分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课堂,实现阅读能力和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颖.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生活体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钱彦丽.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学报,2015(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