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燕娣
江苏省苏州市 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215200
摘要:英语课程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该课程也与实际生活较为贴合,是学生在日后交流中所需必掌握的一门语言。因此,在此课程中融入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而如何培养,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就成为了教师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人文素养
前言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当代社会,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实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彰显着人文素养,礼仪、道德等都是人文的外在和内在表现。同时,人文素养也是反映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因此,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只有不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及教学理念的创新,才能与时俱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教师资源的缺乏,会造成课堂教学忽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大多数中学院校中,都存在师资力量缺乏的现象,这也就意味着一名教师要同时承担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的教学任务,在这种背景下,不仅不能够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影响人文教育的开展,这也是初中英语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师资力量的缺乏。
其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都有所不同,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不能够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只有不断革新教学模式,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但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在过于沉重的教学压力面前,不能够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情感变化,这就会使得人文教育的开展缺乏目标性和针对性,所取得的效果也不显著。此外,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现代学生的发展来说,缺乏一定的实践性,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太相符,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很多教师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向时,会缺乏对人文教育的考量,进而忽视了对人文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在人文学习方面缺乏笼统性和全面性。
(二)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
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比较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输,而忽略了对人文教育的实施,且英语课程的学习,要想获得较高成绩,就需要不断积累英语单词、学习英语语法,并背诵优美句子。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会使人文教育的开展变得困难,且不易把握教育的目标,使得人文教育的效果不显著。
其次,课堂教学只能满足学生基础学习的需要,而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还需要不断开发课外知识,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入手,将人文知识渗透其中。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缺乏实践性,教师也过于强调课本知识,从而缺少了对人文环境的塑造,而没有生活中礼仪、习俗等的实践经验,是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升华的。
二、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渗透人文精神
良好的学习情境,更能够让学生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以及学习效果。同时,在情境中融入人文知识,更能够让他们体味其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成长为一名具有人文素养的新青年。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课本中的知识,并针对这些知识,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Friends》这篇文章时,主题为“朋友”,教师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情境模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朋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能带给我们快乐和喜悦,是我们心情低落时的倾诉者,也是我们在遇到困难时的守护神。
因此,开展以朋友为主题的情境活动,更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流露出最真实的情感,从而体会其中的人文关怀、学习其中的人文素养。但是朋友也分很多种,如果说伯牙和子期的朋友关系是真挚的,那么你同一个陌生人谈朋友关系就是泛泛而谈了,当然,对于一些为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朋友关系就属于“狐朋”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针对这三种不同的朋友关系,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现不同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三种情谊之间的人文关系。
(二)借助教材优势,开展人文探讨
初中英语课堂有着枯燥无味的特点,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将被动课堂变为主动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深入了解人文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想,积极探索课本知识和生活内容,尤其在道德、品质以及礼仪等有关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上,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思考,让他们学会取舍、待人和真诚,从而更好的践行人文精神。
例如,在学习《Good manners》这篇文章时,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习其中的人文素养。以礼仪为话题,在这篇文章学习结束后,向学生提问“Someone I just met insulted me,what should I do?”这一问题,大多数学生从小接受父母的思想灌输,会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以礼待人,选择“I should forgive him”这样的处理方式。此时,就会牵扯出更深层次的问题,“You forgive this stranger,next time,this person still insults you,what will you do ?”这个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够做到以礼待人,但别人并不能用同样的礼仪接纳你,而这时,你又该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这件事情呢。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去了解礼仪与人文素养之间的关系及矛盾,从而体会人文素养的真正含义,当礼仪和素养互相牵连时,我们应如何提高人文素养的价值和内涵,同样,当礼仪与素养发生冲突时,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利益。
(三)利用实践活动,切实人文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除了课堂上的理论授课外,还需要课外的实践教学,以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而通过在实践课程环节,融入人文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够实现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同时,人文知识的融入,对于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也有极大帮助。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也不知道组织什么样的实践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以离我们日常生活最近的活动作为实践内容,融入人文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人文教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在学习《A green world》这篇文章时,该主题为“绿色生活,保护世界”,而要想让这种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就需要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让他们从思想上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践到行动中去。为此,英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有关空气、水土以及一些与环境污染相关的视频,让他们获得思想上获得启发,并用心灵去感受我们的世界,用最切实的行动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像植树节这类节日,就可以组织学生,去周边较荒漠、或者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以及其它绿化较少的地方,让学生目睹因植物较少引起的空气质量低下、水土流失淹没庄稼等现象所带来的严重性,以及绿化不足给周边居民呼吸系统带来的影响等。最后,让他们查阅相关书籍,将污染数据制作成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感触到保护环境势在必行,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要学会审时度势,努力将人文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实现教育实施的真正目的,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我,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并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并将人文知识以多样性的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思想上以及行动上获得改变,展现出人文素养的真正内涵和外在体现。
参考文献:
[1]殷琳.初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探究[J].才智,2020(16):226.
[2]黄义平.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启迪与智慧(中),2020(02):19.
[3]赵久梅.浅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