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英语阅读常见题型的解题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刘东
[导读] 在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题是学生望而生畏的题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

        刘东
        陕西省丹凤县寺坪初级中学  726200
        内容提要:在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题是学生望而生畏的题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笔者根据多年一线教学探究,提出词义猜测、细节推理、主旨概括题型的几点比较行之有效的做法,以求相互学习,总结提升。
        关键词:读前预测  词义猜测   细节推理  主旨概括
        正文:《英语新课程标准》五级要求规定:初中学生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而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笔者发现阅读理解题是学生提升英语成绩的难点题型之一,学生语感差,词汇量不足,阅读技巧欠缺,解题策略单一,导致学生对这种题型谈虎色变,无从下手。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总结一些解题策略,以求共同探讨,实现专业技能的快速成长。
        一、读前预测
        阅读题材料新颖,内容涉及文化、科普、经济、政治、历史等多个方面,而且题材形式多样,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学生如果盲目阅读,忽略对文章题材和体裁的把握,就会吃闭门羹。所以,做好读前预测,对于学生来讲至关重要。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行文逻辑、标志性句型、常见话题积累、文化背景提示等线索,对文章的主旨、题材、体裁以及重点的词汇实行预测。
具体来说,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利用时态变化。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题材会有不同的叙述方式。如记叙文的核心段落通常使用一般过去时态,说明文通篇使用一般现在时态,议论文的论点使用一般现在时态,而论据较多地会使用一般过去时态。学生可以根据时态的变化来确定好文章的体裁,便于进一步分析答题。
        2、利用行文逻辑。所有的阅读理解题都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即段落的编排依据。学生只要利用好这一依据,就能把握作者的思路和重要信息。如记叙文多用故事的时间顺序、空间变化顺序、故事发展顺序、人物的出场顺序等来编排段落;说明文多用小标题分类、说明排比并列、比较归类等编排段落;而议论文体多用定义开篇、举例论证、演绎归纳等编排段落。学生通过以上策略的学习,就可以尽快预测文章主旨,并能迅速定位段落层次,对于理解文章十分有利。
        3、利用文后问题。阅读题目中,文后问题往往和文章行文次序一一对应,学生可以通过略读问题及所给的选项来大致划分文章段落,预测文章基本内容。如2020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卷中笔试阅读理解B中,学生可以通过第44题this passage tells us something about ___in the English language 题干与选项的理解,对应文章第一自然段开始的一句one of the ways in common is the use of idioms 来锁定文章的主旨。
        二、猜测词义
        在中考阅读理解中,往往会有3%的生词阻碍学生对阅读文本信息的提取和理解。那么,做好猜测词义题对于学生来讲不能束手无策,应该做到有法可依,才能顺利得分。具体来说,学生可以通过一下方法:
        1、根据语法结构猜测词义。在行文中,有些说明文、议论文体会用到一些同位语结构来说明文章里的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学生可以根据这个语法结构,很快得到生词意思。
        2、根据举例猜测词义。例子往往与该生词的性质、词义色彩、表达范围与方向相同,学生可以通过解读例子内容及与周围微语境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猜测词义。
        3、利用近、反义词和下义词猜测词义。一般情况下,作者为了避免表达重复,会利用近、反义词来解释、对比、强调、推理生词意思,学生可以在生词周围寻找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or, like, similarly ,yet, but, unlike, however,等来分析生词意思。同时,在阅读的材料中,有些词语或句子的出现是为了解释上文生词的含义,形成下义词,学生可以很好的把握下义词,来猜出生词意思。
        4、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


        如果在材料中语境模糊不清,而该生词是经过乔装打扮过的,即就是采用了前缀、后缀、合成、词性变化等,考生可以用相关构词法方面的知识也能够提供推测词义的线索。一般情况下,合成词的猜测可以化整为零,即先弄清楚合成词里各个部分的含义,然后猜出生词含义;而带有前缀或后缀的派生词汇,学生可以根据词根含义与词缀含义综合猜出生词含义。
        5、利用代入法来推测词义。
        在阅读题目的猜测词义题目中往往给出选项,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将这些选项代入文本,看看是否符合微语境内容,是否对应文章的主旨,从而猜出生词意思。
        三、细节推理
        细节推理往往是学生困惑的题型之一,因为细节往往是一些间接信息,需要学生来观察分析、判断归纳,这就要求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
        1、根据微语境来推理。在分析时,学生先根据题干定位词划定相关段落,然后使用微语境研读策略,推出答案。通常情况下,微语境的选择一般是三种情况:若定位词在段落中央位置,微语境范围是上一句,所在句和下一句;若定位词在段首,微语境范围是所在句和下段两句;若定位词在段末,微语境范围是上两句和所在句。当然,有时可根据需要扩大语境范围。
        2、利用排除法来推理。在一般情况下,“文中没有即为错”。学生可根据这条原理将各个选项带入原文,根据内容与原文的对应排除干扰项,找到正确答案。当然,学生还需参照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做好取舍。
        3、使用代词来推理。在较为复杂的阅读题目中,为了抓住文章线索,学生可以抓住文中的代词来推理,这些代词如人称代词he,she,it,指示代词that,these,those等,他们的出现往往关联着上下文某个人物的行为过程,或者某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它们既可指代上文,也可指代下文,既能表示数量、叙事人称形式,又可表示故事的时间、地点等,他们对于厘清文章内容,进行细节推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主旨概括
         主旨大意题是阅读文章的常见题型之一,它主要考察学生在完成了前几部分的基础上对全文内容的概括理解。学生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解决:
        一是排除法。即就是排除选项里的干扰项,干扰选项通常是某个具体事实或细节,或属于文中某个片面的事实,又或者是来自文章内容以外的主观臆断,所以学生只要根据文章意思进行全面概括,切忌言过其实或者以偏概全,就能很快得到答案。
        二是寻找主题句。而主题句一般会出现在下面三种情况中:
        1、出现在段首,或者首段末尾,文章会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或者再提出某些问题后引起下文,起到过渡的作用。这种句子往往就是全文的主题句。
        2、出现在段尾,尤其是叙事性文章,编者会在最后一段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或者告诉读者故事结果、写作意图等。
        3、出现在段中,这种情况出现在对比结构的阅读文章中,中间会有一个
独立的段落或句子承上启下,用来概括全文的主旨。
        4、没有主题句的情况,但并不代表没有中心意思,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读者自己总结了。一般可根据内容进行分段,总结段意后得出主旨,或者还可以用关键词组成思维导图的方式去理解,得出主旨。这些是需要学生经常训练提取信息的能力来完成的。
        总之,任何技巧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常规训练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将问题作为课题 ,善于探究,勤于总结,乐于实施,我们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胡春洞教授《以阅读为中心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发表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6期
张金凤.初中英语阅读文本的教学开发[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5):4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