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前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裘王薇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学科成绩并不能够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
        裘王薇
        绍兴市柯桥区马鞍中心小学滨海校区,312073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学科成绩并不能够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更应该注重的是对其身心健康的引导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现如今,社会发展逐渐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英语作为世界的重要语言,在小学的教学生活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就阅读教学为例,谈谈课前活动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影响,为小学教师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前活动
        引言:在以往的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总是将知识进行生硬地灌输,单词让学生死记硬背,阅读教学也没有相应的技巧,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渐丧失热情,只能感受到英语学科的枯燥和乏味,更会产生学科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创新时,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他们的身心需求作为课堂的开展方向,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水平全面发展。
        一、依托提问艺术,促进思维发展
        小学生在面对英语学习时,因为缺乏英语语境,对于一些知识很难通过语感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为他们明确课堂重点,知道本节课的知识思考方向,依托提问艺术,促进思维发展。这样的环节设定也会对知识的正式导入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充分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借助问题开展课前活动,让他们在进行英语阅读时有一定的方向感[1]。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Colours!》一课的学习中,本节课主要围绕着不同的颜色开展对话,让学生掌握red 、green、 brown、 yellow等等这些单词,并能够在阅读中明白他们的使用位置。在课前,教师就可以借助“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这个问题作为导入的问题,大家众说纷纭,黄色、蓝色、红色等等,对于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词语,他们会很想寻求在英语中的表达方式,教师就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引入本节课程的正式学习,并且,在学完这些单词之后,再对课前的问题进行提问,让他们用英语来回答,这样的首尾呼应,也能够让学生知道这些单词在对话当中如何应用,在以后进行阅读学习时不会觉得陌生。
        二、巧设教学活动,丰富思维形式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也能够运用所学解释生活现象,因此,想要提升英语教学效率,不能忽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课前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对新课的学习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丰富学生的思维整合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英语学科的现实意义,对英语技能的提升有了更积极地探究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前预习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情景演绎,编排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情景对话,借助这样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创建语言环境,使其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2]。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Meet my family!》一课学习时,本节课的课堂重点是带领学生熟悉有关家庭成员的名词,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等等这些,将其应用到课前预习对话当中,设计预习活动,能够流利地与别人介绍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如,“This is my uncle,he is my father’s or mother’s brother.”并能够掌握“How many......are there?”句式,知道在对话当中如何应用。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活动,学生能够对于课堂重点和难点提前把控,并能够在相应的情境当中逐渐强化记忆,加深理解,使其更好地提升思维能力,在之后相对应的阅读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转化,全面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三、借助课堂情境,关注思维过程
        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没有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计划也缺乏针对性,并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导致教学出现偏差。想要提升在小学英语的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需求,在课前设置课堂情境能够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他们对英语学科学习的热情[3]。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In a nature park》一课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boating”单词和“go boating”词组,并且能够认识并应用“Is there a ...?”“Yes,there is./No,there isn’t.”句式。这部分内容与自然环境有关,教师可以在课前放映相应的自然题材短片,借助符合氛围的音乐,先让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美好的向往之情,然后积极地投身到课堂学习当中,掌握单元的重点知识,为日后的阅读练习积累词汇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当中开展课前活动,对于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除了课前设疑、编排对话、创设情境之外,还有多种有效的教学的策略。教师应该意识到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积极探索,寻求更多的实践途径,为日后学生的思维全面发展和学科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愈惜. 探究小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J]. 英语广场,2019(01):146-147.
[2]孙慧翠. 小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四举措[J]. 亚太教育,2019(04):76.
[3]肖财英. 核心素养下促进小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发展的策略研究[J]. 亚太教育,2019(08):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