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探微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张辉琴
[导读]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数学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张辉琴
        浙江省苍南中学  浙江温州  32580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数学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其中,数学建模素养在核心素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为此,要做好高中数学建模的总结工作,授课中应积极开展建模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缄默的技巧和方法,可以灵活运用数学模型解答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数学建模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数学建模教学的实际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以期为同行业的教育工作者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建模教学
        引言
        数学模型是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处理理想效果的过程,数学建模作为各级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应提升认知,分析和总结教学模型的类型并结合针对性的问题情景,为学生讲授构建教学模型的有关知识,持续提高学生建模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数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教学建模就是根据世界问题创建一个数学模型,然后求解数学模型,再根据结果来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对数学建模的定义是运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过程,它对数学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高中数学整体规划,高中数学教学模型需要符合一下原则:
        实用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实用性原则有两层含义,第一,基于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设计教学,这是实用性原则的主要表现。第二,保持高中数学的连续性,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数学探索和建模的初步锻炼。这也要求教师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选择的材料必须与高等数学体系和职业需求体系相匹配。
        思想性原则
        教育理论指出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掌握数学方法和建模思想将会让学生受用一生,而不是一个特定的案例和习题。这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提取一些具有普遍应用的基础性通用模型进行合理分析思路,只有这样,在练习过程中,才能够有效掌握教学技巧,深刻理解数学的严谨性,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
        二、核心素养下数学建模教学的作用
        (一)利用数学模型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直接影响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效率。通过创建数学模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我表现空间,使学生通过自主投入到交流互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依托数学模型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其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态度非常重要。任何数学模型的创建都需要经过反复多次分析与实践。教师帮助学生相互合作,探讨和分析数学问题,在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借助建模教学,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模型能够把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清晰的具体认知。使得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在数学模型得作用下,学生可以结合他们对不同类型问题得理解,探索和发现与其相关得其他问题,从而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在数学模型的引领下,简化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使原来困难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有效解决了学生解题难的问题。
        三、当前数学建模教学的特点
        (一)建模没有统一的方法
        数学建模的问题大部分都是源自我们的日常生活,解决的也是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可以根绝自身的数学水平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建立模型然后解决问题。
        (二)建模的答案不唯一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问题的答案常常使独一无二的,但是在决绝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我们会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但是得出的结果也会不相同,这些模型倾向于适合这个问题。怎样判断这些结果,则需要我们在实际中进行检验。
        (三)数学模型具有渐进性
        在数学模型建立方面,我们建立的模型可能并非没有瑕疵和缺点,但只要模型能够适合实际应用,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遇到的问题很困难,我们就必须建立一个不同的模型进行验证,在实际测试中得出结果。
        四、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践行实际探究
        数学建模教学方法有其特殊性,所以需要教师结合日常生活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教学,不断调整教学过程,借助教学建模,针对不同的数学问题创建不同的数学模型,解决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教师还学药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去锻炼和提升自己。
        (二)学会审题方法,捕捉关键信息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更加重视数学知识和实践生产的相互结合。指导学生掌握审题的技巧,发掘问题中隐含的数学关系,将问题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思考,是创建数学模型的基本条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相连,抓住关键要素,摆脱次要因素,为解决问题带来有效的辅助作用。
        (三)判断数学符号,建立数学模型
        在高中数学建模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为干扰项太多而难以确定模型的问题。所以,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形成依靠用数学符号辨别数学模型的思想意识,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分类,把几何图形引入相应的问题当中,并为建立模型创造有利条件。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正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注重对学生生活水平的现实描绘,将课程和学生的生活知识背景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军. 解析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J]. 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3):23-24.
[2]李冰.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实践[J]. 学周刊,2019,(22):31.
[3]何贤.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建模教学探微[J].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