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托班区域活动初探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王 琴
[导读] 在区域活动中,如何让托班的孩子能在主题背景下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活动
        王琴
        绵阳市少年宫幼儿园本部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在区域活动中,如何让托班的孩子能在主题背景下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活动,将区域活动融合在主题教育中,成为托班孩子学习生活的基本部分已成为我们初探区域游戏要实施的重点,主题活动和区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着同等的作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不可相互代替的,应在教师的正确的引导下得到实现。区角的设置、材料的选用和教师的参与对托班区域活动的创设起着相互支撑的作用。托班区域环境的创设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依靠自身智慧,努力提高情境创设的效度,让情境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成为游戏的主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托班;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创设;幼儿        
        区域活动做为孩子随时可以玩耍的一个载体,很有意义。玩是幼儿的天性,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所谓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场所”。根据我园的地理环境和本班的特点我们创设了丰富的区域活动,那如何在主题背景下开展托班区域活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体会:
 一、情况分析:
         我园是一所多功能转换性质的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较多的困难,托班区域活动的开展,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这其中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积累中寻求托班区域活动的最佳方案,在实践过程中,以托班主题“有趣的植物”为例,设计了本班区域活动内容,根据本班幼儿的人数及活动场地分别设置了:
         种植阅读区:绘本阅读+植物的种植、观察,主要目标:培养幼儿看书的好习惯,爱护绘本,种植就是我们主题活动“神奇的豆子”的延伸,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小苗苗长高了、领养蚕宝宝、小蝌蚪生长记等。目标:观察感知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并参与饲养小动物,初步了解其生长规律,培养对动物的关爱情感。                
        益智区(IQ博士):图形对应、小动物穿衣服、拼图等。目标:通过图形、颜色的比较运用找到相对应的物。                
        爱心小医院:托班幼儿正处于角色游戏的萌芽时期,对角色游戏充满兴趣,但游戏中角色认知、角色分配等难点对他们来说也充满挑战。目标: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
        建构区(小小建筑师):目标:运用各种插塑玩具、积木、废旧材料(如:奶粉罐、纸筒、薯片筒)等物品进行搭建,利用几何积木垒高的形式,感知上下、里外、高低的空间感。         
二、主题下的多样化区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园环境的表述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其中突出了“创设”和“利用”,结合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进行区域内容的创设是情境化的凸显。在创设时,可以是多区单一内容或是多区多种内容。多区单一内容,即围绕一个主题设置多个区角,如围绕“有趣的植物”这一主题,在阅读种植区设置有趣的植物,观察植物生长、植物生长的绘本等,在益智区设置了图形对应、串珠子、钓小鱼、认识各种蔬菜等。

多区多种内容,则是按照不同的内容设置不同的区,如:建筑、插花、阅读、表演、编织等等,既有主题活动的延伸,对集体教学内容进行充实、提高和发散,又从实际需要出发,直接与集体教学内容挂钩。
                另外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区域空间布置,托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为了避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将小小建筑师放在教室里靠窗边,铺上大大的6张地垫,解放幼儿的双手、双脚,让他们大胆思维、拼搭,而将易受干扰的区域‘阅读种植区’安排在教室的另一边, 使他们能更专注地进行自己的活动;在区域活动后门入口空间较大,我把爱心小医院放在这里;在另一侧转角上,设置为益智区(IQ博士)。        
三、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        
        托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尤为突出,他们喜欢参加富有情趣的区域活动,喜欢摆弄形象、有趣、丰富的各种操作材料,材料是一种间接的情境教育手段,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情境有目的、有意识地隐藏在其中,教师主导地位转化为隐性状态,如在游戏过程中,将示意图张贴在区域内,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看着示意图进行制作,示意图成了一位隐形的教师,游戏过程不是单向知识传授和机械模仿,教师间接调控教育过程,儿童则如入“无师”之境,有更多机会自我决定、自由选择、主动参与、充分交往、相互学习获得直接经验、体验各种情感。如在区域游戏爱心小医院中,结合“真有趣”这个主题创设医生、病人,让孩子以更贴近原本真实情境的方式进行游戏,而那些各种单功能、双功能、多功能的材料混合呈现,多样而丰富,较高程度地进行整合,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满足了不同孩子的需要。
         另外,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活动材料 ,家长资源是一片沃土,是很值得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的,主题展开前的前期工作及区域开展中的活动,都离不开家长这一重要的资源,家长的配合,是活动开展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在学期初的家长会时就向家长介绍主题活动的一些情况,这样家长才能更进一步了解我们的主题开展情况,也会更乐意接受与配合老师与幼儿一块积极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有关资料,家长的及时参与和支持也是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保证。
四、师幼共创童趣区域        
        有序的区域活动情境是重要的,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参与,才能促进情境发展。
         首先,师幼共同准备区域材料,如:师幼一起种植各种豆豆、废旧物品的收集、图示的张贴等,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来创设情境。
         其次,把幼儿看作是活动的主体,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在适当的时候参与和指导。用“你能行”“你也来试一试”“这是为什么?”“你还有什么办法?”等语言来鼓励孩子大胆地进行探索,并多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特别是托班的幼儿,鼓励他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会使他有一种成功感,逐渐地形成乐于交流分享的习惯。通过这样的言语交流,形成宽松、自由、和谐、自主的情境,使幼儿在完全宽松的氛围中游戏。有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发现并加以扩展引导。如:益智区“为小动物搭配服饰”的活动,幼儿在操作时有一定困难,教师需要适时介入,帮助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引导幼儿学看图示。托班的幼儿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去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想法,适时地给予指导,在活动中,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会使幼儿的探索性、积极性更高。        
        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是相互交融、携手发展的,要创设情境,教师就要先融入情境,身临其中,才能为幼儿所想、所为,对于区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还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
五、结束语
          总之,作为教师就应该精心为幼儿创设适合的区角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和区角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使区角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参考文献
[1]姚波.创设具有托班特色的区域游戏环境[J].幼儿教育.2012(34)
[2]李惠渝.托班区域环境创设中的空间设置与材料提供[J].幼儿教育.2011(07)
[3]魏爱芝.主题背景下区域环境创设的探索[J].山东教育.2009(30).
[4]汪小芬.托班区角活动的创设与指导.学前教育.2010
[5]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