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钦勇 马丽丽 陈淑雅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 山东省临沂市273400
摘要:一直以来毕业生就业问题都是社会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毕业生就业方向就业质量等等决定了毕业生未来的发展,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大学毕业后进入到社会中,面临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就业工作。为了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针对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为期一年到两年的跟踪调查工作,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机械工程;毕业生;跟踪调查
为了了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掌握当前机械工程市场的人才需求,临沂市对几所院校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开展了就业的跟踪调查工作,了解学生们的就职领域、岗位、企业等等,调查企业和毕业生的相互评价,从而判断这几所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毕业生就业指导提供重要的依据。
一、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一)毕业实习去向调查
山东省为了了解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发展和就业,开展了毕业实习去向的调查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网络大数据等多种方式,了解到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和临沂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总共调查了500名毕业生,本次调查工作中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就业方向、薪资情况等等,其中在毕业后有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选择了对口专业的岗位进行实习,在这一半的毕业生中,仅有20%进入了国企,剩余的毕业生直接进入到生产一线,接触真实的生产流程。
(二)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通过开展山东省的制造业对毕业生评价的调查工作,了解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和临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分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的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业务能力等。评价的结果如下:
表1 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结果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得知,大部分企业对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无论是专业知识技能还是团队精神职业素养,非常满意的占比偏低,他们刚刚进入社会环境,难以及时适应岗位生活,一些学生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一些学生是由于知识无法转化为实际等等。
(三)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回访前期调查的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和部分临沂大学的大学生,他们目前在工作岗位的情况,开展对企业的评价工作,主要评价的内容包括薪酬、福利保险、发展前景和工作环境等等。评价的结果如下:
表3 毕业生月工资范围和市场占比情况
通过表3可以得知,山东省的大部分毕业生的工资范围在3000~4000内,能够拿到4000以上的为少数。可见在山东的机械工程市场上实习生的工资较低是普遍现象,再加上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不尽如人意,使得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转专业就业,影响了专业的对口率。
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建议
(一)完善校企合作建设
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解决就业难题,青岛理工大学和临沂大学可以加强和本地企业的沟通联系,完善校企合作建设,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满足企业需求,也使得学生在企业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个人优势,拓宽发展空间。学校在实习期来临之际可以开展双聘会,设置专门的场地,由企业到学校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习机会。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模式这一优势,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指明未来的就业方向,感受真实的岗位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做好毕业指导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毕业所开设的一门课程,并且分析了学生所学专业的市场发展情况和发展前景,还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想法,激发了无限可能。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还需要山东省的各大院校做好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调查山东市场中机械制造发展前景,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开展思想指导和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认清自身实力,明确发展方向,精准定位,脚踏实地。在心理辅导工作中需要消除大学生紧张,焦虑,自卑等各种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建立自信心,做好毕业进入社会的准备工作。
(三)重视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山东省的各大院校应当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要开展理论知识的教学,还需要配合实践操作的指导。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以及机械工程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等等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创新课程设置,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引导学生进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当中,积累实践经验,学会运用所学的机械工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而在不断地培养中学生也能明确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具备了自我发展优势,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提高就业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市场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中,山东省的相关企业针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做好对山东省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了解目前的就职现状以及大学生对待毕业就业的态度,调整山东各大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消除当前就业中存在的困境,满足学生和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栓巧,张静.高职工程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7(4):69-71.
[2]杨艳华,杨洋,李然, 等.机械大类毕业生跟踪调查及在校生培养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5,(30):25-26.
[3]张红岩.对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引发的专业改革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3):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