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以卉
苏州市相城第一实验小学 苏州市215131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小学时期的必修课,是一门以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为目标的课程形态,属于新型教育课程管理机制。综合实践活动应根据每位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培养创新精神为原则,进行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小学生知识的学习及自身成长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常态化;实施策略
小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颖的课程形态,与传统授课模式相比,具有鲜明及创新等特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还可提升学生对于各类学科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目前,大部分院校教师过度关注综合实践课程的延伸与拓展,忽略基础教学内容,错误将综合实践活动课认定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故此,教师应确定实践课程学习目标,区分实践活动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重要性
小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自身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程不同,是一种相对非基础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改变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对小学教育改革发挥重要作用。便于提升教学水平;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的学生与其他时期的学生有所不同,起初对于事物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清晰的接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对小学生内心素质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仅增强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还可提升教师自身授课能力,不断提升自己,改进授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自认能够更好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故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存在问题
(一)错误将综合实践活动课认定学科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错误将综合实践课认定为学科课程,未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落实。因综合实践课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其中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方法、社会实践以及研究学习等。故此,其中任何一项绝不是一门课程所能够完成的,而是通过多项课程相结合,形成的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缺乏专业性师资队伍
大部分小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皆是由兼职教师或者其他学科教师担任,缺乏专职教师,从而导致这些教师并没有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当中,影响课程实施效果。此外,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缺乏专业性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不到深入了解,进而将综合实践课与其他学科相同对待,影响学生综合组织的培养及教学效果。
(三)缺乏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目前,由于实践活动课教师缺乏课程开发理念、未树立正确意识,依然采取以往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授课,仅局限于以往的教学内容中。另外,未对校外课程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往往通过制定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而进行活动安排,丧失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意义所在,不注重综合实践课开发。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策略
(一)明确综合实践课程学习定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是一门学习课程,而不是一门教学课程。首先,应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定位,强调学生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任课教师只是发挥引导与组织的作用,主要通过学生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活动性探索。故此,教师应转变授课观念,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将学生作为主导地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空间来进行探究和学习。教师对学生设立学习目标过程中,应设立更多的体验任务及观察任务,以此来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观察能力。另外区别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学科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
(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立的初心,便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诸多院校中师资队伍水平不完善及任课教师资质不够,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重重困难,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故此,首先对这一特殊课程进行科学管理,加强任课教师培训力度,让教师认清自身定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求与其他课程教师不同,因其需要大量时间及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当中,才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有效开展。但由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专业性知识不强等情况时,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帮助教师能够高质量的进行教学,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提升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自身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真程度,通过大量教学素材,进行有效管理,促进教学得到有效开展。
(三)合理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极大资源开发的潜质,并拥有综合性及开放性等特点。首先,院校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内容局限性,而是通过多种手段源源不断的进行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拓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实施,离不开课程资源建设及开发。故此,院校及教师应根据自身院校实际情况,整合现有课程资源并在生活中及社会当中挖掘相关课程资源,建立自然环境文化、民族地域文化、多学科联合拓展等多元化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制度。走进生活当中,重视与小学生紧密相连的相关资源开发,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贴合小学生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以及塑造个性品质等。其次,其他学科中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相同关联,可从其他学科当中开发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相关资源,从而弥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容不足等情况,便于提高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设计实践活动课过程中,进行多样化设计。例如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提高学生对一些常规中草药像艾草、金银花、枇杷等认知,例如:艾草当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可制作成香包,可驱蚊虫、虫蚁等;还可做成植物名片,提高学生对中草药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重视。另外,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过程中,应考虑学生自身兴趣等特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习要求等,拓展学生知识面和视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日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有效实施,应以学生作为主导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通过明确综合实践课程学习定位、加强任课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合理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资源等,确保小学综合实践课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宋鹏飞.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实施策略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9-10.
[2]黄丽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考察探究”的实施策略[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7):30-31.
[3]李小玲. 抓住关键要素 丰富职业体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职业体验的实施策略[J]. 情感读本,2020,(02):119.
[4]陈琼瑜.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开展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9):178.
[5]乌尔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