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表演元素训练对演员塑造角色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刘佳桐
[导读] 演员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到表演基础训练中的各种表演元素,而且是综合使用,
        刘佳桐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演员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到表演基础训练中的各种表演元素,而且是综合使用,绝非单个使用,这就要求演员在前期的表演基础训练中掌握好全部的表演元素,要打好牢固的基础,对演员塑造角色大有裨益。表演的教学阶段大体可分为:表演基础训练、人物观察模仿和初步形象训练以及最后的塑造角色训练,后期的人物观察模仿和初步形象训练和塑造角色训练依然需要表演基础训练中的各种表演元素的运用,由此可见,牢固地掌握表演基础训练中的各种元素训练,对于演员塑造角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元素训练;塑造角色;基础训练
        
1.引言
        在表演基础训练部分中,有许多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例如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局;又如创作方法与生活观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创作素质的培养与创作方法的掌握有着紧密的联系等等。[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中的表演元素有很多,如双人交流、内心独白、想象力、信念感等等,表演的元素训练也要根据每个元素或者每几个元素的特性来进行相应的训练,后期的塑造角色都会有每个元素的应用,而且是综合应用,而不是单个应用,这也就要求演员在前期元素训练中,要把各个元素学明白,并在表演中综合的使用每一种元素才能达到训练的最终目的。
        
2.想象力训练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演员在表演时经常会出现简单的表演结果、表演情绪亦或是表演状态的情况,而没有做到我们要求的“真听,真看,真感受”的表演过程,宏观上讲,照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演员没有真正的融入角色,没有像角色此时之所想、感角色此时之所感,究其原因,是演员没有想象此时的剧中的外部条件(规定情境),没有想象对手台词的意思(潜台词),没有从自身人物出发,通过行动(外部行动、内部行动、语言行动)来表现出角色的情感与状态。
        表演创作的一切都是虚构的、假定的,不论是人物、人物关系、所发生的事情、所处等情景等,无一不是通过艺术表达出来的。[2]因此,一切的表演创作都需要演员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演员在塑造人物时,要根据剧本中给出各种信息来诠释出人物的性格、状态以及行动。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准确地诠释出人物的性格、状态以及动作呢?来此两个当面,第一,演员要观察生活、观察人物,在生活中发现和剧本中角色性格相似的人物进行观察和模仿,包括其语言状态、习惯性动作,也要善于发现各种细节;第二,演员要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身临其境的想象出角色此时此刻的感受和动作,将其合理化并最终呈现出来。由此可见,想象力是一切创作的开端,是引导演员进入艺术世界的导航先锋,是创作航船的风帆。[3]演员在塑造人物时,在观察生活、观察人物的同时,也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
        
3.感受力训练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感受力是演员应该剧本的基本素质之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要求演员在表演时要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并且做到清晰的、准确的接受对手给你的情感、理解对手行动的意思,并且能够真实的、准确的把自己的反应、行动的意思和角色此时的情感传递给对手,这就需要演员身临其中,排除任何杂念,把自己融入角色之中,感受角色此时的状态与情感。


        我们常说“要在舞台上生活起来”,其实这句话就是深刻的体现出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方法,我们要体验角色此时的情感,这就要求演员在排练的过程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来想象角色在事件中的行动,以及演出中需要演员有极强的信念感和一些随机应变的能力,演员要在舞台上建立“第四堵墙”,做到当众孤独。“真听”要做到仔细的听对手的台词,听舞台上的每一点声音;“真看”要做到真的看对手在做什么,看舞台布景(剧中的道具);“真感受”要做到感受对手的情感,感受道具给你带的情感,之后,根据你“真听,真看,真感受”的结果来做出判断,并表演出此时角色的情感。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表演出角色此时的感受,有些演员在表演时作出的反应是与角色无关的,而是演出自己生活中的行动,这就不是在塑造角色,而是“本色出演”,这里的“本色出演”有褒义和贬义两种,如果角色和你本人的性格、行动相符,我们会说的“你就是角色”,如若相反,就需要演员凭借观察生活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来诠释出角色的性格以及相应的行动。综上所述,就需要演员有丰富的信念感,这也是演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4.信念感训练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戏剧是具有假定性的,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也是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的,规定情境、人物关系、发生的事件、表达大的情感都是“假”的,是剧中人物的,而不是演员自身的,要做到“看山不是山”,看到“他”或“她”要想到你们之间的人物关系,看到“它”要想象他背后的故事,甚至我们在平时训练时,几个景片搭出来的场景我们就要相信他是剧中的某个情境,因此,演员要有充分的相信剧本中设计的舞台上的一切,并通过自己的表演让让观众相信剧中的情境、人物关系以及事件等等的真实性。相反,如果演员“看山是山”,把舞台上的景片就当作景片,演员不当成角色就当成演员,演员失去了信念感,那就不是一部戏,也无法让观众相信,这也是去了戏剧的意义。因此,信念感是演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信念感也是演员塑造角色的基础素质。
        
5.双人交流、内心独白训练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体验派”的要求演员在舞台上真正的生活起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反应最为自然,这也就要求演员在舞台表演时也要放松、自然。当然,艺术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不是所有的生活都可以搬上舞台,舞台上的任何情节、行动必须是在生活中精炼出来的,在双人交流训练中,演员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对手台词,并理解出潜在的意思,也要感受对手的情感,并根据自己的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分析与判断,并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行动准确的、真实的传达给对手,实现在舞台上真正的交流
        演员在舞台上不说话的时候去塑造角色,往往是展现演员功底的时候,少量的台词和丰富的内心戏是展现角色性格,揭示人物内心的高级手段,这也要求演员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演员在舞台上有时一个交流、一句台词、一个行动或是一个简单的细节就能把人物塑造的准确且活灵活现。
        
6.结语
        演员在在塑造角色之前需要准备大量的前期工作来分析和理解剧本,理解和分析剧本就需要演员有丰富的“七力”以及表演过程中的“四感”,因此,我们就要通过表演的元素训练来训练演员的“七力四感”来提升演员塑造角色的能力,换句话说,表演的元素训练对演员塑造角色的能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梁伯龙,李月.《表演基础训练》[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4.
[2]林洪桐.《表演训练法》[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82.
[3]林洪桐.《表演训练法》[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