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忧患意识推进全面小康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熊 玥
[导读] 忧患意识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胜利的关键性因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质之一
        熊玥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南昌   330063
        摘要:忧患意识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胜利的关键性因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质之一,是一种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思维方式,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发展的基础性要求。忧患意识是一种人类共同共有的警示意识,它基于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古今中外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事件都充分表明忧患意识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都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以忧患意识为突发情况的出现做心理准备。《易经》中“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论语》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名言警句均显示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放眼当前,2020年新冠肺炎的爆发更加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增强忧患意识,从源头对抗风险,尽力减少危害的发生。新时代,保持警惕、如履薄冰,才能众志成城、突破阻碍。增强忧患意识,对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小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的一个决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忧患意识;全面小康;新冠疫情;底线思维
        

        一、忧患意识的定位
        (一)忧患意识是一种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而忧患意识正是这种先进性的良好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先进的思维指导实践,将先进的思维转化为实践,始终追求自然和人的和平共处与良性发展,从而带领中国和中国人民走上符合物质社会发展规律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成为国家和人民的“排头兵”,以强烈的忧患意识面对各类风险和挑战,带领人民取得一次次的胜利,带领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获取先机。
        
        (二) 忧患意识是一种理性意识
        对待前进道路中可能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及风险,只有主动防患,才能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养成未雨绸缪、常备不懈的积极态度。对待风险和困难,我们不能只看到其艰巨的一面,也要认识到风险和危机背后可能带来的机会;同时,也不能夸大机遇,盲目跟从。只有在常备忧患意识的前提下,理性分析、深入了解、看清本质,才能掌握好社会发展的规律。
        (三)忧患意识是一种科学方法
        底线思维是贯彻唯物主义的,作为底线思维的基本要点,忧患意识自然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方法。忧患意识可以指导我们国家领导人在处理各大挑战时坚持矛盾的观点,用矛盾的视角看待各种问题,统筹兼顾,避免片面分析和产生误解,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行科学的部署。这种科学的方法让我们在实践中有正确的思维遵循。
        
        二、新时代增强忧患意识的意义
        (一)增强忧患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化解危机
        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告诉我们,面对未知的、突发的情况,只有首先秉持居安思危的态度,才能更好地了解风险、克服障碍、把握机遇。在风险社会,只有细致、周全地考虑问题,预见风险,评估风险,才能使社会发展趋势呈良性。比如说近年来我国生态方面问题仍旧较为严重,为此国家领导人做出了“绿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要求将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不能为了过度发展而使生态环境遭受无法挽救的伤害。再比如说今年的新冠疫情,在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后,党中央仍旧作出一系列部署,预防疫情的再次卷土重来。对于恶魔我们无法预知它何时出现、它的伤害有多大、它会持续多久,所以保持高度的警惕是极其重要的。
        (二)增强忧患意识有助于社会发展更为稳健
        想要国家稳健发展,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局面是必不可少的,而安全的发展局面则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各种风险进行判断和分析,提升各个领域的安全能力。增强忧患意识可以使我们更为理性地对待风险、更为灵活地处理问题。
        (三)增强忧患意识有助于全面从严治党
        国家领导人在强烈的忧患意识的驱动下,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方略,多次强调全体党员必须要有充分的警惕性,指出党内存在的腐败等问题,号召党员干部将作风建设摆在生死高度。在忧患意识的视角之下,国家领导人带领我们渡过了许多以前不能度过的难关,打赢了许多胜仗。治“四风”、牢党规、强监督,这些都是我党忧患意识的充分体现。增强忧患意识,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党员干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领导干部坚持保持忧患意识,也能够更好地认清形势、捕捉风险、化解危机。
        
        
        三、忧患意识视角下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领导干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党员干部必须首先做好带头作用,起到示范效应,要有开阔的视野和清醒的头脑,对于复杂莫变的国际国内环境要有明确的认知,敏感地对待周遭可能出现的各大问题。领导干部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强烈的大局观念坚持吸取历史经验,敢于承担风险、履行自身的职责、反思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个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稳步前行。


        (二)坚定发展信念,合理借鉴历史
        中国的发展讲求与时俱进,但是不代表一味追逐大流。善于回顾历史,对历史脉络有充分的把握,从历史中总结发展经验,一直是中国历代共产党人的传统。只有尊重历史,了解历史,总结历史,才能创造历史。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掌握国情,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开辟发展道路和机会,“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李海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坚定发展信念,合理借鉴历史,能够帮助我们区分什么因素是对发展有利、什么因素是需要积极避免的关键一环。
        (三)善于创新,寻求突破
        要推动全面小康的建成,必然不能固守成规,毫无突破。进入新时代以来,“创新”便成为了一个热点词汇。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国家领导人就多次点明创新对于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坚持要寻求新的思路,打开新的局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让人民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就必须要在各方面加以创新,为人民创造更为便利高效舒适的生活环境。要以创新的眼光看待发展,以新的工作理念、新的科学方法、新的科技手段和新的政策措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推动全面小康的建成。
        (四)利用国家制度及治理体系应对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2020年的新冠肺炎是一次重大的、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这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新冲突。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得益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成果彰显了忧患意识的巨大思想力量。在忧患意识的作用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全国上下合力对抗病魔。疫情防控是一次大考,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的判断是十分正确的,并且进行了及时的工作部署,采取了有力的防控举措,这表明了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的风雨同舟和爱国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充分彰显了中国勇担大国重任。然而,从此次的疫情也可以看出,我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方面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还有许多的短板需要补齐,需要设立更为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和经验,我们应该更好地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以更高的治理水平推动全面小康的建成。疫情是磨难,也是契机,疫情防控不仅仅只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事情,而是我们都需要参与的一次考验。我们更应该总结经验,提高应对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集中社会各界力量齐心办大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形成巨大合力,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五)紧靠群众,紧靠人民
        我国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发展都要依靠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说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好的生活,以人民为中心,所以这就要求党和国家紧紧依靠群众、依靠人民,以强大的凝聚力推动全面小康。坚持初心和使命,遵循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才可以得到人民的忠实信赖,才能够使国家发展更为顺利。新冠肺炎暴发后,国家领导人在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也就是说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奔赴一线抢救同胞、各地政府争取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国家全力保障疫情爆发后的民生工作,无一不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彰显了党和国家与人民共呼吸、同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宗旨。
        
        结语:忧患意识是国家领导人的思想体现,对于国家、人民和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学习、贯彻这一思想,时刻保持警惕,树立牢固的居安思危意识和底线思维,不断提高风险预见、风险把控能力,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挑战,以增强忧患意识推动全面小康的建成。
        
作者简介:熊玥(1995—),女,汉,江西南昌,硕士在读,南昌航空大学(南昌,330063),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人民日报》2020年5月9日。
        【2】颜晓峰.新时代增强忧患意识与防范风险挑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02):29-36.
        【3】赵磊,李昊,彭程.新时代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应坚持的五种思维[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04):10-16.
        【4】辛明杰.习近平忧患意识价值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7):239-240.
        【5】崔德华.领导干部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J].党政干部学刊,2020(01):32-37.
        【6】姜华有,江增辉.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底线思维研究[J].治理研究,2019,35(04):5-12.
        【7】陶倩,石玉莹.习近平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重要论述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03):18-25+108.
        【8】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7期。
        【9】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2月24日。
        【10】《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20年2月15日。
        【1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9-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