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娟
崇信县幼儿园 甘肃崇信 744200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这一理论,将感受和体验放在第一层面,将表现和创造放在第二层面,突出强调了感受和体验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同时,《指南》中连续用“三个喜欢”对艺术领域幼儿发展目标进行描述,突出强调了幼儿艺术教育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幼儿美术教育要“重兴趣 重感受 重体验”。下面,我从如何践行《指南》精神,培养孩子艺术素养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
孩子的经验来自于生活,只有多经历,才有助于孩子们感受、发现、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美的事物。大自然是神奇的,它有欣赏不完的美景和孩子们探索不尽的奥秘,大自然当中的每一件东西都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例如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各种各样的鸟虫鱼兽,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色,在大人眼里这些平常不过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却有极强的吸引力。我们可以通过带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千姿百态,观察、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的美。还可以带孩子走进博物馆,欣赏艺术作品,发现艺术作品的特征,幼儿之间相互讨论美的感受和体验……可以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愉悦,作为幼儿美术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幼儿从生活细微处、从一日生活环境中去感受美的存在,可以利用搜集到的艺术作品和幼儿自己的作品来布置环境,通过让幼儿接触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他们认识美的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美术家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性格。
为此,我们就要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以环境创设为关键点,来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
二、如何有效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
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是一种审美感知活动。审美感知是对事物的各个外在的形式特征,如形态、色彩、空间等要素及其完整形象的把握,是区别于日常感知的,能够揭示事物的审美属性的特殊的感知。
1.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时,要通过观察讨论和交流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在我组织过的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中,我先让幼儿观察不同的青花瓷图案,然后抛出问题,让幼儿从形状,色彩,图案三个方面感受青花瓷的外在美。
2.要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理解幼儿的欣赏行为。幼儿容易被周围环境或生活中美的事物或艺术作品所吸引,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各种常规的约束,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获得美的感受和心理上的愉悦。在幼儿的眼中,太阳是五颜六色的,鱼是可以长在树上的,汽车是可以飞在天上的。我们要支持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好,保护幼儿对美术欣赏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孩子的作品色彩奔放艳丽,画面形象夸张生动,容易引起同伴的情感共鸣,是很好的欣赏素材。同伴之间相互欣赏作品,有利于引发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也能激发他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3. 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研究表明,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获得新体验。对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应包括信任、鼓励和减少规定。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所见到的物品,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感受,尊重他们的想法。
总之,广阔的大自然和深厚的社会文化就是我们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活教材,我们要尊重幼儿兴趣,带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艺术中的美和自然中的美。让我们欣赏孩子、支持孩子、保护孩子,给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美的种子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