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庆
惠州市龙津小学
摘要:小学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较大的影响,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教师需要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优化提升。为此,教师可以将东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起来,让优化的文化来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在提升思想品德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东江文化 实践思考
在物质发展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思想品德发展应当跟上物质发展的脚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也即是说,对于小学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利用课程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让他们的思想得到丰富,品德得到提升。基于此,教师可以将东江文化融入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文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东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学到丰富的内容,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所以,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入手来论述用东江文化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两个较为主要的问题,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而言,学生觉得道德与法治教学无趣是一个主要问题。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受自己主观情绪的影响较大,他们觉得道德与法治课程无趣,因此很难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积极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得再好,教学效果也是有限的,没有学生的配合,课堂教学很难提升。鉴于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看法,同时需要改变道德与法治教学给他们留下的无趣印象。此外,课堂互动不足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并且他们的认知水平不足,教师若不与学生互动很难持续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也很难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如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还需要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思考。
二、东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将东江文化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还可以给教师提供与学生互动的话题,更可以让道德与法治课堂丰富起来,让学生主动起来。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将东江文化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
(一)将东江文化实践应用在激趣引入中
教学导入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状态,所以要想让他们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进而积极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关注教学导入环节。也即是说,教师可以将特色的东江文化与教学导入结合起来。不过,在进行导入时教师应当注意对东江文化的选择,由于导入时间较短,教师所选择的文化应当具有趣味并且容易理解,否则很容易让学生知难而退。
例如:在《请到我的家乡来》的教学导入中,我给学生融入了客家的山歌文化。导入环节需要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客家山歌独具特色,并且很多学生都很喜欢歌曲,所以,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客家山歌。在歌曲开始播放的时候,学生被歌曲吸引,并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很多学生熟悉流行歌曲,对客家山歌并不熟悉。趁机,我告诉学生客家山歌是东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家乡的一张名片,如果想给别人介绍我们的家乡,客家山歌值得一提。在这样的导入下,学生对客家山歌和家乡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因此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表现得非常积极。由此可以看出,东江文化与导入的结合可以成功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在导入中多多融入东江文化。
(二)将东江文化实践应用在自主探究中
要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并提升他们的法治意识,仅靠教师的“言传”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与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经过他们自己探索与思考得到的感悟会对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较深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将东江文化渗透在道德与法治的探究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究中对东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四通八达的交通》的探究教学中,我融入了东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具体来说,现在的交通能够如此便利,是国家扶持和发展的结果,爱国是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做到的,红色文化是东江文化的一个标志,爱国主义是红色文化发展的思想根基。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关于农民运动的案例,这个案例中涉及到了当时交通的不便以及人们的拳拳爱国心。通过对案例的探究,学生可以认识到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爱国意识。所以,教师需要注重东江文化在教学探究中的渗透,促进学生的综合提升。
(三)将东江文化实践应用在合作交流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教学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乐趣,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渗透东江文化,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活动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用东江文化来点缀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主动起来,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体。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一定的活动延伸,让学生到课下去思考道德、法治以及东江文化。
例如:在《我的家在这里》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课堂活动,即:介绍我的家。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会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客家文化的资料。学生需要根据我提供的资料进行介绍,在介绍中需要提到地区、文化、家庭这三个方面。学生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在准备时间结束之后,他们需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介绍,最后组内评选出介绍得较好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奖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非常积极。在这样的课堂小活动中,学生认识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没有注意过的文化内容,从而更爱自己的家以及家乡。在活动结束之后,我希望学生能在课后去寻找活动中提到的文化,深刻感受东江的文化底蕴。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思想境界以及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三、东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将东江文化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起来,我得到了一定的启示。
东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结合是大势所趋,更是双赢。展开来说,东江文化是东江地区的特色,也是东江人自豪的地方,但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很多东江人对东江文化并不了解,如果按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东江将失去独有的文化特色。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学生觉得单纯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太过于枯燥与无趣,学习积极性较低。因此,教师可以用东江文化来增加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这样可以让道德与法治丰富起来,也可以让学生认识东江文化,进而发扬东江文化。有了这样的认识,在之后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会继续对东江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将之通过更多的途径融入在教学中,同时不断优化各个途径,让学生为东江文化感到骄傲,也让他们的思想道德得到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东江文化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可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认识到特色文化与教学结合的优势,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运用东江文化。另外,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将东江文化渗透在教学的不同方面之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加深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感悟,同时深化他们对东江文化的理解与记忆。如此一来,学生的思想与情感会更加丰富,成长也会更加充实。
参考文献
[1]田宇新.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17.
[2]张云芳.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3]朱俊博. 小学德育中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