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华
漳州市芗城金峰实验小学363000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出现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之一,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老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发展语文阅读思维,培养阅读分析和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将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思维导图;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是从小学到大学每所学校都开设的必修课,它的基本教育内容为听、说、读、写。对于处于过渡阶段的中年级小学生,也就是三、四年级,正是承上启下的时期,低年级的教育内容是听说,高年级是模仿和精写的能力训练。因此,中年级主要的语文教育内容是阅读理解,而阅读理解教育的内容应该以感受字词和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为主,接着是句子和段落的欣赏。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期间,运用思维导图,有益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授课效率,能够帮助学生挖掘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激活小学生的思索能力,让学生能够将一个词语作为深入点,搜索出个人储备知识网络架构中相关联的内容,继而帮助学生可以筛选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内容。
1.改变阅读方式,降低阅读难度
学生进入中年级后,阅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文体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很难轻松掌握文章。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想,根据关键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在一张纸上,以直观的图像在学生面前展示各种风格,从而大大降低阅读难度,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个性
在思维导图阅读课中,改变老师的主导地位,用老师的思维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绘制出自己喜欢的思维导图,自由发挥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方式。
3.提倡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合作学习一直是我们提倡的,但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实现真正的合作学习。在思维导图课中,学生先在单个圆圈内画出关键词,设计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初稿,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出小组代表的思维导图。此时发现,学生的讨论是热烈的,有方向性的,在发言中有质疑,在论据中有补充,力求得到最合格的小组思维导图。
4.促进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注意
用符号、图片、文字、数字、颜色、线条等信息以某种形式制作的思维导图,不同于课文中简单汉字的排列,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的出发点都是一张白纸,但在绘画中,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自主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真正做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课
以下将从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课的三个阶段入手,探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1.利用思维导图建立文章知识框架
由于小学生年龄稍小,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不够定性,面对一些比较长的文章,小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和分析,完成阅读的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看到长文章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再愿意去继续学习[3]。针对以上情况,在学习一篇长文章之前,老师可以提前用思维导图对整篇文章来进行梳理,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进行整理,列出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学生就不怕困难。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为今后的阅读理解难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精卫填海》这篇文章时,因为它的故事性较强,可采用思维导图法,通过举行小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们精读完文章后发言总结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们的发言,我们做出最后总结:这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整篇文章围绕精卫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让我们感受到它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品格。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找到有效学习方法,即激发了学生阅读时的思考,还提高了阅读效率,无形之中就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归纳总结策略
总结策略强调思维导图的聚合,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有所帮助。对于一篇由多个故事组成的长文章,学生很难找到文章的中心。这时候首先要明确文章的结构,每个结构中的故事可以看作是思维导图的一个分支,引领孩子去研究每个故事所表达的中心等等,这样多个故事共同指向的中心思想才是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这样,循序渐进,由外向内,由浅入深,就是归纳总结的策略。
例如,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白鹅》这篇课文的教学学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围绕白鹅高傲的这一特征,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即一步步指引学生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方面进行总结,将与之相关的一些细节之处的描述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如此,便使学生对文章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和锻炼,促进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提升,将思维导图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展现了出来。
3.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的想象能力非常丰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保留这种丰富的想象力,传播他们的思维,并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灵感。思维导图基本上是通过一个中心主题来制作,然后辐射不同的子主题,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每个子主题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它们的思维。为了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老师在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学生可以自己制作思维导图。
例如,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观潮》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为例,老师可以给学生看一篇文章的比较基本的思维导图作为例子,然后引导学生创造和创新,将发散思维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制作出更有特色的思维导图。如此,便将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摆脱了以往以死记硬背为主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得以不断优化和完善。
结束语
总的来说,思维导图可以给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引进新的发展方向。通过思维导图的科学应用,不仅可以整合分散的知识点,还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传播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意识,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课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欢欢.例谈几种常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版),2018(10):122-123.
[2] 王晓楠.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6.
[3]张缩影.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0(0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