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育人责任 心系成长点滴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耿晓畅
[导读] 正所谓“教书育人”,教书和育人具有同等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耿晓畅
        重庆市南岸区中海学校 400060
         
        正所谓“教书育人”,教书和育人具有同等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进行教育工作的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具备应有的责任心来关注学生的成长。
        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课老师,学生们每一天的生活都与我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与我在一起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父母或者说是家庭。兴许“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个父母”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他们不仅要从我们这里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如何成长。正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当代的教育环境之下,教书育人更多的在于如何去关注学生的成长,并且尽量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为他们解决所发生的问题,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教书几年间,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个故事,它给孩子所带来的改变和对我的影响也将伴随我的教育事业一直持续下去……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我照常为学生进行一堂语文课的教学工作。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在课本的生词当中有个对于一年级的他们来说还比较新鲜的词语“日子”,作为教学内容之一,我让学生们用“什么的日子”来进行组词造句,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自主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这样的思考过程当中能够牢记知识内容。大部分学生都写道“美丽的日子”、“快乐的日子”、“开心的日子”诸如此类较为积极乐观的词句,唯有一位同学在本子上写上了“痛苦的日子”。我心想,一年级的小学生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怀着疑惑的心情,下课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我问他:“为什么会想到用痛苦这样消极的词语来造句呢?”他笑嘻嘻地对我解释道“妈妈经常打我”,看到他嬉皮笑脸的样子,我想也许是小朋友捣蛋吧,也没有再多注意。


        直到有一天,这个小孩的妈妈给我打来了电话,电话中她告诉我小孩每天回到家后,无论是在学校受到了批评还是表扬,都不愿意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和情况告诉家长,小小一年级的学生就与家长有了沟通障碍,这让她非常担心。此时此刻这个学生的问题才真正地引起了我的重视。在与家长多次交流沟通之后,我了解到,这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严格,从小就对孩子的言行举止有严厉的要求,对孩子的打骂责备也是家常便饭,但是天下哪个父母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她相信等孩子长大之后会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而这时,我突然想起了之前孩子写下“痛苦的日子”的事,并且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家长。作为孩子的班主任,我也和孩子的妈妈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现在的时代在变,教育的方式在变,孩子的想法也在变。盲目地“黄金棍下出孝子”,只会适得其反。我认为孩子最缺乏的是与家长的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听完我的一席话之后,这位母亲似乎意识到了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当之处,她告诉我下来会找孩子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几天过后,我发现孩子和以前相比,虽然很细微,但是仍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像以往一样沉默寡言了,上课也更加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更加的灿烂。课后我再次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了解到家长也切切实实地反省了自己,在与孩子沟通后,改变了教育的方式方法,孩子也愿意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在学校的表现。她还说道:“作为大人的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想法,而这却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的。”
        这件事情,虽然也许只是小小的一个插曲,但是对于在教育工作者这个岗位的我来说,却意义重大。它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自己作为孩子们成长过程当中的导师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具备的责任感。特别是对于我所教的低年级的学生,在他们这样一个还不懂事的年级,更加需要一个人来正确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
        除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需要从一些细节当中去发现每一个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讲,也许这甚至是能够改变一生的引导;而对于我们来说,至少在这次的事件里面,我切身体会到了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我想这对于我今后的教育事业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也将秉着一颗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心,为这一份举足轻重的事情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人师者,任重道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