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闵 雪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人才的需求量逐渐的增加,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
        闵雪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17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人才的需求量逐渐的增加,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在新课改实施的作用下,逐渐的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根本任务,同时对高职课程思政工作提高了重视程度。高职课程思政工作主要包含了育人、课程的文化程度、教学的实践性等特征。在协同育人的作用下,高职课程思政工作必须要对工作理念进行更新,明确教学目标,构建良好的教学制度,合理的运用教学资源,对思政工作进行优化。因此,本文通过对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分析进行研究,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高思政工作质量。
关键词:协同育人;高职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分析

前言:目前。为了有效的在高职课程中提高协同育人效果,逐渐的对思政工作的实施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且不断的进行实践探索。课程思政可以有效的促使高职院校贯彻落实党政政策,而且也能够在课程教育中构建“三全育人”的格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同时为可以提高课程思政工作,必须要在协同育人的作用下,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进行完善。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对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协同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思政工作
        在 2016 年,我国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提出了系统效应,并对思政课程与其余课程需要形成教育合力进行了强调。在高职院校中,课程教学需要专项课程思政教育,以育人为主,构建完善的“三全育人”思政格局。在协同育人的理念作用下,对课程思政提高了重视程度,并且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实施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形式创新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育人为主要教育原则,在教育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体现,从而发挥出课程思政工作在教育中的真正作用。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对各科类内容中所存在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在教育中可以实现德育育人的作用,以此促进思政工作协同育人工作全面的展开。
二、构建高职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目标同一性
        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行业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协同育人的理念下,课程市思政工作的开展不仅要以育人为基础准则,还需要在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将思政教育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思政培育中使学生个体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也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文化性
        在高职院校中每一门课程的开展对学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课程在不断的完善建设中,其制度与文化内容的完善,可以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在高职课程思政工作全面开展的过程中,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内容或者专业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科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同时展现出全体价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有效的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核心观以及价值观。
(三)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遵守相关的教学准则,同时还需要确保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才能够达到教学需求,在课程思政工作全面开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仅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充实了解,还需要对文化内容以及精神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的构建
(一)更新理念,明确标准
        高职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就必须要对理念进行,同时还要明确教学标准。在协同育人的理念下,在教学中首先要育人立德。高职教育人员需要对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明确教学的真正的目的,并且需要站在国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角度中,育人立德的本质进行思考,只有明却立德与育人之间的关联,教师才能够真正的明确教学之根本。同时,在高职课程中需要对各种科目进行分析,了解每一个学科的育人作用,同时需要在教学中与思政工作的实施进行全面的结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满足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发挥专业课程的真正作用。
(二)构架制度,协同育人
        构建完善的协同育人制度,可以确保高职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高职课程思想工作模式的实施需要各个管理部门同时运作,同时各个科目教师也需要根据协同育人原则,有效的执行相关任务,教师也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思政工作当中。高职院校校党委需要做好领导工作,设置专业的思政组织机构,同时对思政工作的管理机制进行全面的完善,以德育教育为理念基础,加以重视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个性化发展,制定出良好的教育方案与审核方案,确保高职课程思政体系得到完善,从而也能够更好的促使思政工作与课程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发挥出育人的作用,同时教师也需要承担育人责任,加大力度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方案进行有效设计,丰富教学内涵,发挥出高职院校育人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高道德品质。
(三)体系科学,资源建设
        要想促使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与课程设置达到协同的作用,就必须针对专业内容,对课程教学设置进行全面的优化,同时还需要在教学中与思政相结合,增加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教学中,以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但是在协同育人的作用下,需要在课程教育中随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发挥出协同育人的根本作用。在高职院校中,要想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全面结合,就需要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进行结合,在多个实施场域中,进行思政教育。同时,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具备专业性素质与教学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拿捏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教学技巧,对思想内容进行全面挖掘,实现以及德育为教学目标。
(四)动态评估,调整优化
        在协同与人的作用下,开展高职课程思政工作时,需要构建完善的评估机制,同时还需要对教育工作模式的开展进行全面的优化,同时还需要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构建激励机制,促使可以激发教师的责任新。在对理想专业课程思政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思想政治考察内容进行挖掘,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育人树德的教学作用。最后需要以学生为基准,学生在课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及技术技巧,同时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正确,都需要对其进行评价考核,促使高职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实现双向评估,促进思政工作的实践效果达到标准化。
结束语: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作用下,思政工作的提出,不仅对当前高职课程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且在推进思政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丰富当前高职课程教学形式,对思政工作进行优化,从而才能够达到协同育人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徐丹. 基于协同育人机制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 v.22(01):87-90.
[2]高锡文. 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24):18-20.
[3]王健, 闫德忠, 杨岩荣. 基于协同育人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J]. 高教学刊, 2020, No.126(04):95-97.
[4]俞婷. 基于学生\"千日成长\"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9, 000(011):94-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