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向萍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266200
摘要:课程思政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国家、社会、学生需要的是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思政课以外的所有课程,要在传授知识、培训技能的同时,要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凸显出重要性。目前,受社会环境、个体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忽存在着诸多问题。由此,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要素,不断审视和反思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大学生既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也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还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这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大学生的新的时代任务。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1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1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养可以让大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遇到困难后可以及时调整自身心态,在与他人交流中可以快速融入到班级中。反之心理不健全的学生难以准确自我定位,也难以与他人良好交流,遇到事情后也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在这样的心理素养下,大学生即使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2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统一于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
在高等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学生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可以正确处理生活、情感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主张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育新时代知法守法的公民,制定伟大的人生目标与理想。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方法
2.1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关心学生思想动态变化时,也要尽量满足学生生理与心理上的多样化需求。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能够与大学生成为朋友,引导他们积极表达内心的想法,并能够充分发掘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其次,因为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所以选择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有所差异。对于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帮助他们及时适应学校新环境,引导学生规划好大学生涯;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讲,教育者需要结合他们的择业方向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且结合市场发展情况来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同时传递给他们调节心理的技巧,避免就业中出现心理问题。
2.2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指引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要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思想政治水平,让大学生了解国情与局势,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育理念来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进而让学生深入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2] 。
3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相结合的有效方法
3.1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讨论前教师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讨论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中心,要明确讨论出什么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参与学习、参与讨论过程的,要善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即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教师的总结要简洁、准确、到位,要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状况给予评价,使学生在以后的讨论过程中尽量避免重复错误,从而提高课堂讨论效率,但也应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
3.2团体辅导训练法
团体辅导训练法是教师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创设良好的团体气氛与团体环境,促进个体的自我了解与行为改变。团体辅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团体辅导是一种人际互动的过程,个体對自己问题的认识、解决是在团体中通过成员间的多向交流、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这也是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根本区别。2.团体辅导通过创设良好的团体气氛与团体环境,促进个体的自我了解与行为改变。3.团体辅导以解决发展性的问题为重点。对于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自信的状况,在进行“信心培养训练”的专题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两人一组,利用一些虚拟情境或学生真实遇到过的情境,向对方清楚地说出“不'。比如拒绝把银行卡借给他人,拒绝把家庭情况告诉他人,拒绝把个人物品借给他人等。训练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敢于说“不”,因为信心培养训练,主要关注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以他人意愿而转移,学会主动拒绝。
3.3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根据已标准化的实验工具如量表,引发和刺激被测试者的反应,所引发的反应结果由被测试者自己或他人记录,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予以量化,描绘行为的轨迹,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交叉着一些心理小测试,并对测试结果给予正确的解释,测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心理测验法有两种含义:一是对心理变量如智力、记忆、才能等的测量。由于人的心理特性是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而且还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但任何一种心理特性总会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心理测验就是让人们在测验时产生某些行为,即个体对测验题目的反应,并根据这些行为反应来推论其相应的心理特性。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讲,心理测验指的是一种具体的测量心理特质的方法和活动。第二层含义指的是测量这些心理变量或心理特质的工具。心理测验法既可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促使更多的学生关注自身健康问题等。
4总结
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不容易、无法一朝一夕完成的事业,需要深研究,需要可持续的长远布局。高校之间要弘扬合作精神,扩大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在互动式、互学式中认识分析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轨迹和特征,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想、新模式,不断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努力使广大教育人员个体质量和整体水平进一步专业化,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健康、实现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农家参谋,2020(19):294.
[2]赵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心理月刊,2020,15(18):91-92.
[3]林东慧,王倩,彭飞.提升大学生未来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87-88.
[4]郭霞,邱美玲.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实践研究[J].品位经典,2020(09):100-101.
[5]冯秀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与推广[J].黑河学刊,2020(05):104-106.
[6]徐晓炜.多学科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J].科技风,2020(2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