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玲
惠州市联和小学
摘要:如果说《道德与法治》就像一片茂密的森林,学生在林中徜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汲取着丰富的养分,那在这片密林中融入学校文化这些养分,就如同林中洒下的微光,每一缕都温暖着学生的胸怀,浸润着学生心灵。
如何把学校文化融入课堂,一直都是我在思考的问题?惠州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学生们喜欢“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惠州西湖,却不了解西湖里面的东坡文化;每天喝着东江的水,却不清楚美丽的东江母亲河对惠州人的意义;每天在东江河畔的学校读书,却不了解东江的历史。生于斯长于斯却不懂斯,又谈何文化传承?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东江的历史,我把龙津小学的特色文化——东江文化融进了道法课堂。希望通过把这些富有传统又能代表地方特色的事物呈现在道法课堂上,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方文化,从而衍生出爱国爱家的情怀。
一、东江文化融入道法课堂,在丰富知识中了解文化
当前,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不管是在校园建设投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小学由于地域环境、师资不均衡、家长素质以及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等原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面往往比较窄。同一本教材,城市小孩和农村小孩学后的收获也不尽相同,更别说对当地文化的深入了解。就拿我原来任教的学校——惠州市龙津小学的学校特色文化——东江文化来说,学校不断深化东江文化的内涵,从学校的管理,环境的打造、活动的开展等方面不断去挖掘、去探索,但这只停留在表象,无法深入学生内心,也局限了学生探索的视野。为了弥补这样一个缺陷,在道法课堂中融入学校文化,已是“箭在弦上”。
都说文化是学校的灵魂。2015年.惠州市龙津小学根据学校的历史、校名、地理位置,确定了以“东江水文化”作为学校特色文化。东江文化包括东江流域一带的民风民俗、红色文化等,校园环境建设只能把文化停留在学生的浅表思维,唯有把文化嵌入学生的心灵,才能起到塑造灵魂的作用。所以,如何在课程中融入东江文化?如何让学生更了解东江,激发他们的保护欲呢?唯有把文化融入课堂,才能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
“水养万物,雨生百草”。为了让学生懂得水是生命之源,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从小树立惜水的使命感。在教学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东江这条“母亲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了解东江、保护东江这一环节。通过配乐视频、图片、文字说明等内容,让学生去了解东江以及保护东江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饮水思源”,东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要爱水、惜水、护水。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但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让学生对学校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二、东江文化融入道法课堂,在学习文化中立德树人
2018年,我担任《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在讲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这一课时,我找到课程和学校文化的契合点,在授课中融入了东江文化,把东江流域一带的民风民俗展现给学生:舞草龙、客家饮食文化、农耕文化、节日文化等,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节日还有很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奇妙而独特的风俗和丰富的内涵。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感情,让这些民风民俗伴随着学生成长,这也是文化的传承。在讲到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这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惠州精神,了解东江的民风民俗,我在授课中融入了东江文化,通过向学生介绍惠州西湖、东江、惠州丰山公园、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以等内容,让学生对东江的民风民俗、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旨在激发学生保护东江、了解民俗、传承红色精神的决心和积极性;旨在让学生知道要“饮水思源”,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东江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养育了我们每一代人,所有人都应当肩负起保护东江生态环境的重任;惠州东江也曾哺育了像叶挺、邓演达、廖仲恺等一批革命名人,他们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这些革命英雄的英勇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灿烂辉煌。
短小精悍的内容,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候,学校文化不止是文化,它的背后是伟大的红色历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由于生活阅历和年龄的限制,学生对家乡的历史了解是不多的,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能激发出他们心中那种爱国爱家、缅怀英雄、懂得感恩、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东江文化融入道法课堂,在立德树人中塑造灵魂
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习总书记说:“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 立德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立德树人,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爱祖国、节约用水”等主题活动,校园环境可以熏陶学生,而把校园文化融入课堂,是立德树人教育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能引起知识与灵魂的碰撞,有效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与“不同”友好相处》这一课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是我们必备的本领外,我还把学校的东江文化——“水之博大”带进课堂,通过校园环境图片——“情满东江,博善天下”和课室壁画——“海纳百川”展开阐述,让学生懂得:我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不足,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包容别人的不足。
文引思,思带魂,魂铸人。把学校文化——“东江文化”融入课堂,不管是在学习文化、立德树人还是塑造灵魂方面,都是一个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学生人格的很好途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堂上切入学校文化这一点“星火”,必将对“铸魂”这项教育工程发挥“燎原”的作用,这一点“疏疏”的微光,将会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为锻造民族复兴最强的“梦之队”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作者:王群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