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中小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赵 雪
[导读]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
        赵雪
        大庆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怎样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培养大中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坚定“四个自信”,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伟大抗疫精神 大中小学生 政治认同教育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培养的挑战与多重实现维度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JB1320073;大庆师范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大庆地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Y2011。
 [作者简介]赵雪(1987-),女,黑龙江大庆人,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上半年,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中国人民用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创造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奇迹,更深一步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弊端,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作为全球疫情时代的见证者、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我国的大中小学生经历了一年多与以往不同的生活。在战“疫”过程中,所有学生对于国家、社会、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教师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方面也有了更多贴近现实的生动资源。但是怎样结合抗疫斗争形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非常必要的”[1]328这一要求,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针对中小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要求、接受能力,渐进螺旋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新时代思想意识形态,让大中小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以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业中,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伟大抗疫精神与大中小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契合点
        (一)伟大抗疫精神有效助推“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2]
        生命至上。从零岁婴儿到百岁老人,不抛弃、不放弃。全国人民看到了党在人民生命和经济利益之间的果断抉择,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惜一切代价的魄力。有助于大中小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观点、立场加深理解,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举国同心。“雷神山”“火神山”拔地而起,中国速度、中国规模让世人惊叹的同时,描绘了一组组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保家国的恢弘画卷。有助于大中小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舍生忘死。英雄的挺身而出、青年人的勇敢担当、平凡人的道德坚守,让人们看到了大灾大难面前,抗疫使者人性的光辉。而这背后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优良传统,有助于大中小学生中自觉弘扬民族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尊重科学。“中国疫苗”受到世界的欢迎是最好的说明书。在全球经济倒退的大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坚决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有助于大中小学生加强理论思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命运与共,全球是一家,理应守望相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国的智慧,也是疫情期间我国一直在不断践行的理念,有助于大中小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二)大中小学生政治认同教育重点强化“四个自信”
        我国的政治认同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认同、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和文化认同。[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而政治认同的核心是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认同,那么以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为教育起点就必然是大中小学政治认同教育的首要任务。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2020年12月18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最新制定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明确强调,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线索,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教育是关键,必须全覆盖、全贯穿于大中小学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之中。[5]由此可见,要在大中小学不同学龄阶段开展政治认同教育,离不开“四个自信”这个教育关键点。
        因而,笔者认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头脑,从政治认知、情感升华、实践担当等方面对大中小学生实施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文化形成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同,进而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战“疫”期间,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的的形式让人眼前一亮。借助融媒体平台,伟大抗疫精神已如春风化雨般走进思政课堂,但是怎样将伟大抗疫精神持久不断地融入思政课堂,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因而以伟大抗疫精神的合理融入为抓手,结合“四史”,讲活、讲好思政课,进一步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筑牢思想意识形态根基,从认知、情感上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二、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中小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6] 要让每一名学生意识到,一个人在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只有树立坚定的政治情怀、国家情怀并将其融入到终身学习当中才能真正成为于社会、于国家有用之人才。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无疑是新时代助力大中小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弘扬民族精神之魂、实践伟大复兴之梦的力量源泉。
        (一)助力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作为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7]329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有了光的指引,无论人生道路多么曲折也不会轻易迷失方向。唯有打牢理想信念之基,“小树苗”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参天大树”。理想信念之基从何而来?重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来自每一位身穿“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背后的“小家”。课堂上的潜移默化,来自最贴近生活、最接地气的榜样指引。从鼓励学生分享心中的抗疫英雄故事,到国家英雄人物典型案例的挖掘,通过精神激励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价值认同。
        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充分发挥抗疫素材、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无论是对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大有裨益。尤其面对当下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更要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练就过硬本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定的理想信念之中。
        (二)助力弘扬民族精神之魂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培养大中小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坚定爱国主义信仰,是政治认同教育的题中之意。
        在这场全民战疫斗争中,事实上大中小学生都在亲身经历,在不同层面都有所感受。无论是居家隔离、延期高考还是积极参与青年志愿活动,这些经历对于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来说是无法比拟的教育资源。


        以小学生为例,要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可以领导中国人民迅速取得抗疫战争的关键性胜利,为什么中国能够成为抗疫期间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为什么中国的疫苗如此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可以用最新的数据、最有温度的案例、最有情感的画面教导我们的学生,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谁赋予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又是谁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未来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基因的传承,更能植根于每一名学生的内心,远胜于课堂里“陌生的面孔”、“遥远的声音”。合理运用抗疫斗争素材,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既可以增加课堂实践的能动性又能充分发挥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三)助力实践伟大复兴之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8]54在这次伟大抗击疫情的斗争中,“90后”“00后”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展现了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为广大青少年上了生动的一课,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但对青少年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历史创业之艰辛,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路之曲折已为我们敲响了历史的警钟。在新时代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能否永葆初心,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实可靠的接班人,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还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挑战与困难。尤其到建国100周年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来说,势必要从眼下开始,强化政治认知,未来才能用实力破解西方反华势力的虚伪谎言、恶意打压。
        把伟大抗疫精神与当下世界、中国的发展大势相结合,引导学生读懂、熟记“四史”,学好、悟透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看家本领。在传承中国精神、开创时代征程中,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民族复兴。
        三、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中小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习总书记“3.18”讲话在《求是》杂志发表后,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积极牵头组织本地中小学召开“新时代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全面了解本市中小学思政课现状,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共建教学研究团队,力争探索改革新路径。
        (一)突出实效,增强政治认知
         时代的进步让“95后”、“00后”有着天生的优越感,对于老一辈的“苦滋味”、“愁滋味”不甚理解。通过历史纪录片、历史文献、影视剧、老一辈人讲述实录等方式接受的知识信息,远不如亲身经历的第一印象深刻。全国“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这一理念,能够让作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时代见证者、全民抗疫时代的参与者、全面小康社会的享有者的新时代学生们更加有理由真切地认识到,危难时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最坚强、最可靠、最值得信赖的领导者,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疫情发生时,大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第一时间得到保障,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教学进度,“云课堂”应运而生。正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上亿学生开启线上学习模式,最大限度保障“停课不停学”。方舱医院的“读书哥”、“清流哥”的走红,同样证明了人民对于党和国家抗疫能力的坚定信心和无限信任。我需要祖国的时候,祖国就在身后,我理应心无旁骛继续学习。当未来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也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报效祖国,学生们未来会用实际行动向广大青年学生证明,为国家尽一己之力是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最佳方式,也是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政治认同教育的经典诠释。
        (二)完善体验,深化政治情感
        无论对于哪一阶段的学生来讲,亲身参与到政治课堂的学习、融入政治体验等都是深化情感认知的最佳方法。
        小学阶段是形式逻辑思维的形成期[9],重在道德情感的启蒙培养。可以侧重“看”、“听”的体验方式。通过抗疫英雄人物、故事片,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了解什么是“四个自信”。初中生已具备典型的形式逻辑思维[10],能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进行抽象概括,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可以引导学生侧重“读”、“说”的体验方式,读历史、谈理想,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的意识。高中阶段是学生辩证逻辑思维形成的时期[11],重在政治素养的提升培养。可以引导学生侧重“思”、“写”的体验方式,通过人物角色编排、转换等活动感受英雄人物的心理矛盾与特征,进而明确自我定位,坚定“四个自信”。
        大学生已具备典型的辩证逻辑思维[12],能够客观分析事物辩证发展的过程,重在践行使命担当。可以引导学生侧重“悟”、“行”的体验方式,通过中西方抗疫史的比较学习,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志愿活动等方式深刻理解“四个自信”背后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从“看、听、读、说、思、写、悟、行”八个方面积极探索既能走出课堂,又能回归课堂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努力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逐渐落实下地,形成长效机制。
        (三)注重媒介,引领政治担当
        当今互联网已经跃升为重建新的世界结构的主导力量——只有赢得互联网才能赢得青年学生,才能赢得未来。[13]要牢牢占领舆论传播的制高点,必须正确发挥媒体的思想引领作用。发挥“互联网+”功能,通过网络平台,例如“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让学生们能更加客观地认识信息世界,了解时事,听到更多党的声音、好的故事,在非主流意识形态面前形成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在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完善“网络思政”建设,努力引导大中小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信念、道德观念上形成一致,切实从情感认知上增强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对国家整体意识形态、社会制度、道路理论发展的深刻认同。
        利用智能化教学手段,尝试师生共同面对网络“抗疫”选题,一起开展研讨、辩论,引导学生得出正确价值结论。亦可连线抗疫一线的英雄人物,通过“视频”、“云课堂”的方式和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甚至可以通过VR手段,让学生亲临抗疫战场,增强智能时代政治教育的科技性、趣味性,摆脱枯燥乏味的史实陈述。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不仅对提升大中小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时代客观要求。因此,积极探索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中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重要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7][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8.
        [2][6]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02).
        [3]张爱军,秦小琪.网络空间政治认同:特性、失范与改进[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0(5).
        [4]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
        [5]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12/t20201231_508361.html,2020-12-31.
        [9][10][11][12]《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58.
        [13]孔祥艳,新时代增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四重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