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依拉·艾合买提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牙哈镇中心幼儿园 842014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十分普遍。而幼儿教育时期是孩子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时期,对好的事物和坏的事物接收和模仿能力十分迅速,在这一阶段,单单依靠幼儿园、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因此,本篇文章对农村幼儿园中实现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家园共育
引言
大多数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参差不齐、各不相同。每个孩子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中,每个家庭对待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都是全然不同的,因此在农村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是十分重要的。家园共育工作不是单边付出,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双边的积极协调和相互配合。这也就是说,家庭和幼儿园需要具有一致的教育目标和相应的要求,从而在幼儿教育上获得理想的效果。
1、家园共育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1.1家园共育模式的内涵
家园共育指的是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双向的活动,是共同教育幼儿的一种实践,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创造完整的教育环境。它不是传统意义上一方主导而另一方配合的模式,两个主体之间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和相互配合。在家园共育模式中,幼儿教师的作用是引领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目标以及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增强家长与幼儿园教育配合的意识。家长的责任主要是向教师介绍孩子的基本情况和习惯,以及积极配合幼儿园组织的家园共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得到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可以得到改变,从而促进整个幼儿教育的发展,形成一种多边、互动的人际关系。
1.2家园共育模式的意义
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教育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第一,家园共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并不意味着家长的教育责任就没了,而是应该更为重要。家庭照样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通过家园共育,能够让家庭和幼儿园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在促进学生的性格发展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第二,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当中的根基,打好幼儿教育的基础,才能让以后的教育得到更好的保障。
2、现阶段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留守幼儿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现象十分突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隔代育儿的现状。父辈大都外出打工,祖辈在家照料孩子,但受自身知识储备和环境变化的影响,祖辈的教育理念大都十分落后,在他们的印象中,教师是教育孩子的唯一责任人,幼儿园、学校是孩子学习的唯一场所,并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无法很好地与教师展开合作。同时,在农村,祖辈的知识水平大都不高,并没有足够的能力给予幼儿合理教育。因此,在农村幼儿教育中,隔代育儿教育理念与新课改下幼儿教育合作共育的教育理念的差异性,影响了家园共育的发展进程。
2.2教师专业素养匮乏
在现阶段的农村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专业素养的匮乏也是影响幼儿教育改革的一大阻力。受教育环境的影响,在农村幼儿园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接受足够的专业教育,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教师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教授,并不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并没有形成与家长合作进行教育的理念;而“家园共育”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这些教师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的推进过程存在较大困难,教师在创新教育方式和沟通方法上也较为吃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家园共育”的推进。
3、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3.1转变家园合作观念,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要想家园共育真正地落到实处,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家园合作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也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这是前提和基础。幼儿园的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当然也是家园共育的主要推进者和参与者。幼儿园教师需要向家长传递教育观念,让他们的教育理念得到改观。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幼儿园可以组织学校的教师和家长来共同学习关于家园共育的政策和法规,同时也要了解有关家园共育的先进理念和知识,这样可以重新塑造教师和家长的家园共育的意识和行动。
3.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专业能力
教师作为“家园共育”推进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要保证自身具备完善且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推动整体的改革进程。但在农村幼儿园中,受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师资力量匮乏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提高幼儿教师学习意识,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也是推动“家园共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作为幼儿家庭与教师之间重要的组织者和连接者,要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面对专业素养和技能存在欠缺的教师,要组织进行专业培训,以此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幼儿园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教育人才,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合作教学,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吸收先进的教学方式,从而平衡幼儿园的整体能力,带动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在保证专业素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家园合作”的理念传输,明确教师在“家园合作”中的策划和协调地位,认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而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正视自身能力的欠缺之处,配合幼儿园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把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当作教育工作中得重要部分,从而有效推进“家园共育”的整体进程。
3.3发动家长的力量,拓展幼儿园资源
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成长教育,但是家长的参与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其实是相对较低的。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的职责便是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实际上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恰恰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幼儿园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家长的支持和信任也是幼儿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结语
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需要家园配合,家园共育的实施要有切实可行的策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认真地总结、及时地分享,用自己的努力和关心为孩子创造出一条新的健康成长道路,搭设一条家园共育的新桥梁。
参考文献:
[1]王祖霞.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园“食育”课程实施效果研究[J].名师在线,2020(08):70-71.
[2]闻妮.家园共育在幼儿园领域活动中的渗透与融合思路探索[J].戏剧之家,2020(06):134-136.
[3]孔令婕,李彩霞.如何利用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J].基础教育论坛,2020(0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