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萍
海亮外国语学校 311800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进之下,针对统编教材而言,在课后的练习过程中,也进一步有效融入相对应的语文要素,呈现出从易到难的特征,在课后习题中要充分明确相对应的出题意图,特别是针对低年级阅读教学而言,更需要明确相关方面的语文要素,并有效落实在解题的过程中,体现出课后习题应有的效能,为优化教学策略,展开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而提供必要的参考。基于此,本文把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作为案例,着重探讨低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正确解读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课后习题;语文要素;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义
引言
通常我们所称之为的语文要素主要指的是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基本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要素主要包括语文知识掌握、适当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等,针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工作而言,要充分认识到相关语文要素的匹配和落实工作,针对课后习题要进行正确的解读,结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打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构建体系,确保语文要素能够按照从浅到深,从易到难的顺序,在相关单元的课后习题中得到充分的呈现,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奠定基础。具体来说,正确解读课后习题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课后习题作为中心,使学生更有效的认识到语文的课文重点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语文教材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往往是把学生课本内容作为中心和重点,以此制定出相对应的课后习题,而课后习题的内容和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课后习题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充分的了解语文课本知识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以此形成更有效的互动和反馈,进而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通过课后习题的形式,使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语文核心内容掌握能力得到充分的增强。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针对课后习题"课文介绍了几种植物?在课文中画出来,再说说他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针对题目进行有效的分析掌握,然后准确找出本文中所涉及的重点和教学核心,以及植物种子所呈现出的传播方式,然后结合教师的引导,在课文中找到相关植物,例如,蒲公英、苍耳以及豌豆,进而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学习知识针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展开深入分析,然后通过课文探寻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相对应的明确,这样能够更有效的掌握语文的核心要素和课文的重点内容,以此可以形成反馈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课后习题的过程中更有效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核心内容,然后结合课后习题的引导,有效完成自身的学习目标,这样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对于整体的学习效率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课后习题的形式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充分的增强
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后习题的形式,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充分增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切实落实各项语文要素,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课后习题延伸内容,在课程内部的延伸过程中,可以体现出课本知识和相关内容的延伸,同时也可以体现出课外知识的有效融入,两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融合,以此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进而为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充分强化而提供必要的保障。
例如,在针对《场景歌》这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可以着重针对课后习题"选一张你最喜欢的照片或者图画,仿照课文,说说上面都有什么。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后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周边的学习环境,比如图片、照片等相关内容出发,然后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进一步加强实践训练,这样能够使学生学有所用,在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方面得到充分的增强,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分析周边的环境,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相对应的训练和模拟。例如,一个小女孩、一个橡皮、一支笔、一位老师、一把椅子、一张课桌、一个卷笔刀等,让学生解决和自身的所学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课后习题的形式,使相关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进而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得到充分增强,这样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结合课后习题的有效练习,使学生的语言复述能力得到充分的增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后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认知,并且用自身的语言对文章问题进行叙述,并且讲解自身的见解,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的提升。
例如,在《曹冲称象》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针对课后的习题"朗读全文。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问题形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表达自身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身的疑惑,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问题和文章的表达,进一步进行分析和描述,积极表达自身的观点,然后进行高质量的分析和引导,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复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在理解能力增强的基础之上,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切实提升。
四、运用课后习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往往体现出学生对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各类要素的融合,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从根本上规避单一教学的枯燥乏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后习题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对应的实际生活情境,掌握语文核心知识,并对其相关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融合。
例如,在课后习题中需要学生掌握相对应的生活经验,并且通过所学到的词语进行讲解,说出和每个季节相关的农业活动等等。以《田家四季歌》教学为例,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后习题中展开这样的练习:"首先,学生们要通过拼音拼读的形式说出自身了解的农事活动,然后用多媒体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们猜测哪些是农事活动,然后引导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经验,向同学们讲解自身所从事的农事活动,或者了解到的农事活动。"通过一系列相关活动,让学生对于农事活动和课文的相关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使其更好的了解语文知识和相对应的生活实践,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更有效的认知自身经历过的农事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在经验积累方面也进一步提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和生活的连接,进而喜欢和热爱语文。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着重做好课后习题的有效解读,使语文各项要素得到充分的落实,这是关键所在。要想确保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就需要把握各类语文要素,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应用和完善,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观念的发展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增强,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强亚兵.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为例谈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义[J]. 小学教学参考, 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