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学尧
深圳市盐港中学 518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中语文“教与学”的理念发生了显著转变,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如教师的主导局面尚未扭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存在不足等。因此,如何紧扣于新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探寻出一条既适应教师也适应于学生的教学路径,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语文;有效性
引言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字词、注重文章理解,实现阅读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双向提升。所以作为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意识到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内涵,将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核心要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寻出一条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注重追求成绩,忽略实践应用
高中语文教学倾向于反复的背诵文章、成语、字词,老师在讲解文章后,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学生对考试内容反复的进行练习,只是重复的进行“背、写、做”,严重忽略了听和讲这两个环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许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却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的实际应用,由于缺乏实践探究空间,学生难以个性化发展,自主探究能力遭到限制。
(二)学生被题海战术淹没,很难实现知识的内化
我国高中学生一直都处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之下,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繁重的课后作业所淹没,这就导致学生阅读、写作的时间十分有限,其所学的知识自然难以内化,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理解水平仍然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练习,但是学生缺少语文学习环境,其学习动力自然不足,最终出现前学后忘的情况。
二、新课程理念下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问题驱动教学,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文章教学让学生能够认识世界,并在对话中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老师可以在课程中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中,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然后老师根据题目和文本内容引发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问题,比如故事的背景如何?你从文章中能看出什么?学生这时将会积极思考,在文中找取答案。值得一提的是,在问题提出时,教师不仅要注重探究阅读文本的表面含义,还需要兼容思想感情和情感表达,其核心不能脱离作者的本意,且问题设计还需要结合文章,把握文章的整体性,串联其中的文本信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如在《阿房宫赋》的初步预习过后,教师可以从问题方面入手,提出这样一连串问题:从这篇文章的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作者想要揭示的主题是什么?文章的中心词句是哪一句?通过围绕文章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然后以小组汇总的方式进行回答,有效拓展师生和生生的对话空间,学生通过探究,对文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掌握,其思维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形成。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和可视化功能,能强化学生的感官强化感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真正构建出高效的语文课堂。比如在“赤壁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赤壁的瑰伟形象,深度感知苏轼心中那股豪迈之情,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一股汹涌之情油然而生,在视频结束之后,教师提问同学对于观看这部视频的观后感,学生这时积极性大增,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通过师生之间的交互更加频繁,教学效率得以显著提升。再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中,教师教学前可以让学生预习,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生僻字,让学生能够通顺的阅读整篇文章。在学生对文章主题有大致掌握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影音部播放一段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视频,还原书中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君臣、邹忌和齐王,让学生通过这一课堂活动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仅简化了教学步骤,还极大的提升了语文学习的实效性。
(三)情境教学结合任务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和任务教学结合同样是当下高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其主要方法在于根据课程教学,创设相应的情境,布置相应的任务,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身心受到熏陶,灵魂受到感染。这一教学方法扭转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局面,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加强自主探究,极大的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总结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各大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语文课程由于是高考必考科目、占据分值较大,更加受到教师和学校的关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新课程标准给其教学侧重点带来的影响,将教学内容紧扣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出全新的教学体系,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郭宝明.高中语文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有效性[J].课外语文,2019(3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