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互联网+”教学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黄延平
[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在现阶段对课堂的教学设计
        黄延平
        波密县教育局                 西藏自治区 林芝市  波密县 8603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在现阶段对课堂的教学设计、课堂实际教学以及课后评估进行总体评价时可以结合互联网的有效途径进行。对于物理教学,教师应从教学环节的各个基础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互联网加教育的现状。
关键词:物理学科;“互联网+”教学模式
引言
        我国互联网技术和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的时代。在现阶段通过教育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对中学物理学科进行探讨过程中,可以结合互联网加教育的背景模式来进行。通过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基础进行融合,从而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对教育核心内容以及教育模式的有效分析,将现阶段的教育结构和教育体系进行合理优化。
1“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学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探析
1.1将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资源进行共享
        在进行“互联网+”教育背景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育教学的方案和方法来将教学心得和教学环节中的各类知识点进行上传,同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共享物理教学的实际内容。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与教学有关的课后习题、微课课件、学习方法等具体资源进行反馈,通过微信、邮箱、QQ等教学方式将资源的有效共享。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反馈,并将所做的作业及时分享到平台,从而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进行教学策略的有价调整。在进行教学分析时,利用“互联网+”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有效界限。通过网络资源有效沟通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通过途径的扩大来进行物理教学的合理分析。通过“互联网+”教育背景的分析,将教学的内容、目的观念和方法手段进行深度改革,从而使“互联网+”教育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有效分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有效的教学资源。学生能够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分析,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难度并能选择不会的内容进行重点突击,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借助有关设施设备进行“互联网+”教育平台资源的共享,从而能够缩短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平衡、不均等现象的发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1]。
        例如在学习杠杆有关知识时,可以通过杠杆五要素的初步分析对平衡条件的初步探讨来将有关知识进行有效解决。 在微课录制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常见的生活工具来进行实验设计,分析动力臂、阻力臂、动力和阻力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讲授的形式概括杠杆的概念和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微课将杠杆的示意图 整理清楚,将注意事项进行重点强调。通过动态课程的有效生成和动态课程的有效教学,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背后的原理,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并对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产生一定理解[2]。
1.2通过“互联网+”进行实验教学,优化中学物理学教学方法
        物理学科是基础性较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因此实验教学也是物理学科的教学重点内容。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之后,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教育实践的重要性。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简单操作之后,对理论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在进行互联网技术整合过程中,通过技术化的有效分析来将物理学实验进行演示。结合“互联网+”模式的具体内容将实验教学的素材整理后录制成5~10分钟的微课,可以整体录制也可以分段进行设计。

在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微课视频的观看来进行实验步骤的初步预习,对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提前了解,在课上、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微课和课件的有效讲解再次梳理实验的有关重难点,从而形成二次学习和理解,提升学生学习的整体效率[3]。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软件来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模拟演示。例如在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这一章节的具体内容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通过学习后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和大小关系后进行概念的辨析和题目的理解。在初步获得问题解决能力之后,还需要具体总结从凸透镜成像中获得的物理学习方法和规律。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合作交流提升实验技巧和能力。在进行凸透镜成像分析过程中,由于焦距和物距的变化会导致像的性质出现大小、虚实和正倒这三种不同情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软件来分析,当焦距和二倍物距之间的各类关系发生变化之后,蜡烛的成像以及在光屏上的移动是如何进行变化的?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还需要学生来进行问题的解决和处理。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完成相应实验之后再通过习题进行检测、课堂小结,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4]。  
1.3创造多元评价方式,巩固物理教学效果
        在进行物理学科教学分析过程中,除了课堂上的讲授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物理学教学的学习评价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思考,可以在上课前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通过问卷形式对学生前期预习情况进行有效检测,对前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总结并根据网络所生成的数据来进行重难点的分析。在上课中,教师可以根据课件的讲解和习题的训练,对学生的错误率情况以及重难点掌握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和概括。在上课后还要对学生做题情况进行及时跟踪。通过计算和总结归纳来对典型习题进行分析,同时还要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课后除了进行习题训练之外,教师也可以结合当前课前资源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来进行习题的寻找。通过一道题带出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小组活动来进行“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将全班分成不同小组后布置任务,对任务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网络资源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小组之间互助,解决共同的问题从而对自身综合能力也进行了相应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一致性。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完任务之后也需要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通过合作学习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进行创新过程中可以增加有效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主能力的锻炼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来进行合理分析和运用。例如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之后,可以逐渐引导学生自由结组。通过不同小组的合作学习来将具体内容进行有效概括,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每位同学都可以准备相应的实验教具,根据课堂上老师所放置的视频来进行加速度和速度的分析模拟实验后将所学习到的成果和知识利用互联网进行反馈。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份课后习题,进行实验设计的针对性分析和辅导。通过教学软件,学生将习题完成后传输给老师,老师在网络系统进行评判,从而得出学习的具体反馈情况。
2 结束语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情况下,教育教学改革均需要与时俱进,在进行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分析时需要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寻找知识内部的结合点,并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富忠.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 模式的建构刍探[J].成才之路, 2018 (6) : 26.
[2]林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解析[J]信息记录材料, 2018,19 (2) : 191-192.
[3]葛意.分析新课标及互联网下高中物理教改方向[J].智能城市, 2017, 3 (1) : 166.
[4]张毅,王虹儿. 高速铁路桥涵过渡段地基加固技术研究[J].初中教育教学(下旬刊),2018, 07: 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