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   作者:梁川
[导读]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实践资源,
        梁川
        百色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实践资源,为学生搭建出一体化的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夯实基础并学习更多的实践技能。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构建双师型的教学队伍极大的增强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分析了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双师型;问题;校企合作;策略
在教学改革下,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式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颇;学校必须要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学体系,并对课程的设置加以优化。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引进企业的案例或者实践的项目,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一)培养制度不够完善
        双师型教师主要指的是将企业的骨干和精英引入到教师队伍中,通过将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模式,增强学校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很多学校认识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也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校引进了一批具备实践能力的企业导师。但是部分学校依然缺少比较完善的培养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少清晰的目标。部分学校并没有结合专业设置、教师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制定出清晰的教师培养目标,反而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很多学校的教师结构不合理,部分教师的年龄偏长,对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不强。而部分教师刚从业不久,还缺少一定的教学经验,尤其是企业的一线实践经验比较少。难以将企业运行的新模式以及生产和建设的新技术等渗透到教学环节中,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1]。
(二)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
        在新时期下,校企合作需要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展开,不仅要充分的借助企业的实训设备和实践资源;还要借助企业的优秀员工以及技术骨干等,充实学校的教师队伍。但是目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不够深入,很多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中,一些企业仅仅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企业导师的指导性不强,加上学校为教师提供的一线实践和深造的机会也比较少。在校企合作中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企业的配合不够积极,学生难以接触和学习关键性或者核心的技术技能等,这不仅会影响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大打折扣。
二、校企合作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策略
(一)加强重视,开展针对性培训
         在校企合作下,不仅学生能够接触更多企业的实践机会,教师也可以学习并参与到企业的运行中,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校企合作下,学校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并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为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比如:对于年龄较长的教师,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新技术或者新理念等方面的培训项目,让其能够在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学习更多教学新元素,接触一些企业发展的新模式。而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学习能力比较强,但是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学校则可以设置一些教学经验分享和交流活动,进而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挂职锻炼、顶岗项目等,让教师能够深入到企业中;与企业的员工以及行业的精英等积极交流,借助座谈会或者研讨会等方式,极大的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2]。
(二)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必须要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制度加以保证,确保其能够有序开展,明确培训的目标,增强培训的效率。首先,在教师的聘任体系中,学校可以引进具备熟练技术技能的工程师、高级技师等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并通过与本校教师的合作,共同为学生编制和修改对应的学习教材以及实训的项目等。

其次,也可以通过兼职的方式,让行业的精英加入到教师队伍中,采用专题讲座、技能指导、实训教学辅助等方式,使得学校的教学体系和教师队伍的建设能够更加合理与充实。
        此外,在教师的考核与激励制度中,创新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以及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各项模式,采用比较灵活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方式,吸引更多具备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人员进入到教师队伍中。同时还要对在教学岗位具有突出贡献或者积极创新与实践的教师给予奖励,比如:奖励教师开展职务发明,专利研究等。并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为教师提供更多出国深造和考察的机会,能够积极学习国外的教学新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技能等,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强。完善的培训制度能够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能够从企业以及学校等多个方面出发,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借助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全面提升教学的效率[3]。
(三)全面深化校企合作
          在素质教育下,学校不仅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提升,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学校要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从多个方面和领域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项目,并引进丰富的企业教学资源;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和学校教师的辅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以提升。比如:机械类的专业,需要在实践中与新科技相接轨,学习企业的机械制作和设计的新技术,通过采用一些智能化的机械制作工艺,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因此在校企合作下,企业要积极的配合学校,让学生能够接触并深入到一些核心的岗位和关键性的技术中。并为学生配置对应的企业指导导师,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仅能够为企业注入新力量,也能够让学生得到系统的实践。
        此外,在双师型的教师培养中,学校还可以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方法,让企业提出人才计划,并配置企业的工程师、技师等加入到教学环节中。通过与专业教师的相互交流和积极协作,打造出一批专业性更强的学生。这样不仅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也借助了企业的教学和实践资源,也优化了专业教学的模式,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校企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中或者单一化的层次中,还需要企业和学校之间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实现共赢。在增强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4]。
结束语
         在校企合作下,学校要认识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并从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出发,构建出完善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引进企业的优秀员工和精英,让其能够参与到教材的编制,实践项目的设定以及教学工作中,同时让专业教师也深入到企业的一线,学习并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和新技术等。进而增强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模式,全面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此外,学校还应该采用激励性的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实践,激发教师的动力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鹏.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3):52-54.
[2]林小虎,王峰艳.“校企共育”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究与实践[J].求学,2020(28):37-38.
[3]房敏.“双师型”教师培养中校企伙伴关系构建:关键要素及优化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0):49-54.
[4]盛方清,李珊英.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105+107.



百色学院教改项目《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 项目编号:2016JG22

姓名: 梁川 性别: 男  籍贯(省市): 广西百色 民族: 壮族
生日(年月): 1979年9月
学位: 硕士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