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仁巴义尔
青海省德令哈市民族学校
摘要:现阶段,社会在不断进步以及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中的不良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非常容易被这些因素所影响和干扰。因而,为了可以让学生朝着健康且良好的方向迈进,初中学校也强化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艺术展开探究,希望对初中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有所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艺术
1 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能够实现德育教育目标。素质教育下,要求教育工作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实现学生知识深化以及文化素养提升方面,还应该建立针对初中生道德发展的教育体系,保证学生的道德素养能够得到全面提高,让其可以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则刚好可以帮助初中德育教育目标快速实现,能够合理的将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发挥出来,有利于教育水平的提升。
第二,能够满足我国当前人才培养需求。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对人才培养阶段,除了要对其水平以及能力进行提升之外,还应该加大对人才道德精神素养的培养。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其教材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很多种德育教育的内容。并且,在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占据的课时相对较多。因此,依托这一优势,科学的对德育内容进行渗透,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我国当前人才培养需求,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好处。
2 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探究
2.1 教师要善于挖掘、运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所以教师要能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元素,在日常授课中适当地渗透道德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我们可以以教材的某一个故事或者一句话作为引子向学生提出问题,看似是在考查学生能否理解文章的含义,实际上是在引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思考。如《示儿》,教师让学生反复读这首古诗,同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从诗人的诗句中深刻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所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提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才能在课堂上自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让学生内心受到感染。
2.2 利用故事情感实现德育渗透
文学作品中倾注了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这些感情的加入会使文本内容及人物特性得到升华。所以,教师可借助于故事的情感,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的应用技巧,还要让学生学会感悟和把控课文中的情感。教师应通过开展阅读教学,提升学生在文本阅读方面的审美能力。学生应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辨别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及情感之美,促使自己从情感体验中感悟深刻的内涵。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精读文本,分析并体悟其中的情感内涵及情感中蕴含的正确观念。而当学生以情感为导向深入阅读时,能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文本中包含的正确思想观念,达到以情感渗透德育的目的。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这一文本,就十分适用于语文德育渗透。作者以父亲跨过栏杆买橘子这一举动为切入点,寥寥几笔,一个不善言辞但拥有拳拳爱子之心的老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并没有过度的煽情,但是字里行间却将父子情深展露无遗,读者在阅读时很容易被这样的感情所感染。此时,教师就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延展,探寻这种父子亲情的生活化和个性化表现,让学生去思考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观念及行为都较为叛逆,许多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紧张,并不融洽,在课文《背影》的教学中,教师以情感为依托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刺激学生的情感神经,让他们回想起自己与亲人的生活点滴,强化其亲情观念,从而实现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3 加强课外活动,提升学生道德情操
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渗透德育教学,不仅要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还要从课堂中走出课外,增强学生的体验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德育教育课堂,其德育教育要好过课堂中的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到一起,很好地把生活情境反应到课堂教学里,完整地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到一起。教师要考虑到初中生爱动、好奇心重的特征,可以把德育教育结合到不同的生活活动中,促进学生感受生活,无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在教学《纪念白求恩》内容时,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让学生从文章感受到甘心奉献、造福人民的崇高品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后写作,让学生结合生活,根据社会中无私奉献的人们,写出自己的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观察生活情况,关注别人的道德素养,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体验情感,增强自身的良好道德品质。另外,教师还要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意志,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想情况,推荐德育有关的书籍,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精神。为此,教师要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眼界,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自觉性。
综合而言,在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以及开展阶段,要想保证德育内容渗透的更加科学以及合理,那么就应该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有效利用,依照教学内容,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妮,拓宏伟.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J].鄂州大学学报,2020,27(01):57-59.
[2]卢耀东.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