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引导办法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白彩霞
[导读]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白彩霞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  
        摘要: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长时间的阅读能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阅读已经被时间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对于高中生自身语文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同时为素质教育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阅读习惯需要因时做出改变,结合学生自身的素质特点,因人而异,培养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这是一个能够受益终生的好习惯。基于上述,本文中笔者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引导办法为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阅读习惯;引导办法
        1以教材为依托,培养阅读技能
        第一,阅读浏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指导的前期阶段要先让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标题、前言、文章中出现的图表等进行浏览,尤其是图表中隐藏的隐形信息更要加以注重,并让学生对文章的大意进行猜测。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生词词义,先不要急着让学生查词典或者直接告知,而是指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的意思来对词义进行猜测,以便加深学生对该句子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自主寻找文章中每段的开头与结尾,进而对每自然段的段意进行掌握,以便能够进一步为文章阅读奠定基础;第二,阅读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通过大致浏览的方式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主要逻辑线索、时间顺序等进行了解,之后再让学生根据文章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与言行特征,代表不同的角色,尤其是说话语气开展模仿,以便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了解,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技能;第三,阅读提问。当学生对阅读文章的信息初步掌握之后,教师则需要以教材为依托,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提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开展阅读提问指导,以便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教师的提问有目的的开展阅读。此外,在学生对文章大意、思想等有更深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根据文章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解答,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积极表现、思考等进行表扬,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是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对阅读技能进行掌握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平白直叙式的讲解是导致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在很多文章中,都体现着疑问、矛盾,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利用,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能够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探究这些疑问和矛盾时,还能学会一些写作技巧,这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是比较有利的。

例如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先问学生:“一般新闻报道都是内容越丰富越好,为什么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可写呢?为什么这么一篇‘没有什么’的新闻,却能够得到普利策新闻奖呢?”学生阅读课文后,发现文中多次提到“没有什么新闻”,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对比鲜明,而“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更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仔细阅读全文后,学生们了解到这是一篇记者们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记录,文章中多次用美好和可怖事物的对比描写,来体现作者对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暴行的强烈谴责,以及对自由、新生的向往和珍惜。此外,文章中还有多处反讽、象征、对比的句子。学生们通过阅读文章,深刻感受作者对战争的深恶痛绝,体会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学生的思想在阅读中得到了升华;而文中多处使用的写作技巧,也可以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设置疑问,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进行了深入探究。
        3拓展阅读范围,形成阅读习惯
        教师所教授的阅读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使学生自己阅读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阅读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必学文本,也应该重视其他文本的阅读,进而进行课外阅读。只有在不断地阅读实践中进行训练,才能够使学生快速提升阅读能力,训练阅读技能。在高中现代文阅读训练的文本选择上,教师要注重文本的规范性和典范性,选取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是阅读题目中的文本阅读,也可以是教师自己积累的阅读文本,在这些文本中找出适合高中学生进行阅读分析的文本,逐渐锻炼学生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在讲述《我有一个梦想》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讲话稿形式的文本,然后根据教师在课上的讲解,按照一定的阅读步骤进行阅读,明确其中的文本特点,使文本的中心思想突出。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阅读笔记的标注以及对每一个段落的分析概括,梳理出文章主要的情感路线,以及讲话人想要表达的思想。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学会将文本内容转变为有用信息,对文本中的词汇或语句进行分析。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走出教材,走入书籍,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阅读指导还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体验阅读的同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对文章的思想情感、人物情节等进行正确的掌握,进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宋梦莹.高中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J].语文课内外,2019,000(004):236.
        [2]杨伟平.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阅读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青海教育,2020(3):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