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孙兴
广西省崇左市扶绥县新宁镇吉阳小学水边教学点 532199
摘要: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也需要做出一定的改革,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这关系到了学生的发展。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下面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办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所以教师必须要学会灵活使用问题情境,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升。下面就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开展分析探讨,希望可以给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一些启发。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遵循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需要坚持趣味性原则。趣味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获得探索求知的欲望,能够更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把需要提问的问题借助声音、图画还有动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能为学生带来一种直观和形象的体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思考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而这样也才能够发挥出这些有效问题情境的价值。
(二)创造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肯定需要保证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的自愿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当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师涉及问题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选择一些教材中没有的比较新颖的分析,然后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讨论,让整个数学课堂可以充满创作性,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必须要坚持创造性原则。
(三)全面性原则
数学课堂本身就是面向所有的学生的,所以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时候也应该面向所有的学生,要坚持人人平等的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以学生成绩来对学生区别对待,这样一种不公平的教学环境只能够增加班级学困生的数量。绝对不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平等全面的原则,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中都能吸收和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四)层次性原则
小学生这个群体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小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都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对于新学习到的知识无法有效的消化和吸收。那么教师在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就需要把握好层次,要坚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渐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需要充分利用好数学学科本身的规律,要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充分理解和消化吸收。学生在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的同时能够逐渐的掌握自己学习的进度,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这样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选择有效的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这种教学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可以从教学目标还有任务入手找到有效的情境进行创设,同时在创设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和学生的生活进行结合,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同时还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那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让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具有思路。
这样创设出来的情境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才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另外就是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问题是否典型,只有具有典型的问题对学生才是有意义的。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有效问题情境创设需要教师考虑到设计的问题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包含了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连贯性和典型性这些特点。[1]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1克有多重”“物品多重的单位是什么”等这些问题,这时候其实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结合了具备的生活常识学生能够在思考中得出答案,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1克到底有多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根据这个问题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然后鼓励学生再进行举一反三,比如硬币重量、口香糖一片的重量等等,借助这些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探究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对这些单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二)结合教材知识合理应用问题情境
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课本的内容完成问题的设计,避免脱离教材。很多教师为了让自己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创设的内容脱离了教材本身,所以没有发挥出数学教材的作用,学生也就无法提升数学成绩。所以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还是需要从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触发来设计问题,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对于教学才能起到辅助作用,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的吸收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实现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2]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准备重要节日的图片叫学生感知年月日时间单位。然后让学生思考有关年月日你们知道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汇报几种年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引出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借助重要的节日帮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时候做到了从教材出发,为学生设定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思考数学知识,从而发挥了问题的作用和价值,更能帮助学生快速吸收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对于问题情境进行优化创新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所以没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不断地创新和改变。另外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时候也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班级可能教师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设计问题,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3]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时,本节课要求学生.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以往的一些教学素材,比如让学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但是同时教师也要注意问题情境创新,比如学生桌子上面摆放的水杯,我们使用的粉笔等,让学生直接通过观察身边的物品思考轴对称图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这些物品都是真实存在着我们眼前的,不是虚拟的,所以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要注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借助问题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另外教师在进行相关数学问题创设时,需要注意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注意问题因人而异,从教材和教学目标任务触发完成情境创设,更好的将这种问题情境式教学模式受益于学生,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蒙炳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思路[J].新课程(上).2017(06).
[2]吴惠娟.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J].报刊荟萃.2017(05).
[3]孙丽花.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构建情境教学实现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