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蒙 莲
[导读] 语文浅显易懂的理解也就是语言与文字,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承担着日常沟通、认识生活的媒介
        蒙莲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新桥镇立新学校 ,广西南宁530401      
        摘要:语文浅显易懂的理解也就是语言与文字,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承担着日常沟通、认识生活的媒介。那么对于小学而言是学生培养身心健康、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具有广泛性,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点。所以语文在其中也就起着引导,教育作用,想要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从课本中汲取知识以语文为引导,让德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渗透;语文
        引言:
        从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向就从基础文句教学转为对语文文言知识的综合运用。那么当然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决定了在小学的教育中其扮演的“重要角色”。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广泛,教师可以发挥这一特殊性,在课堂中穿插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正确的选择。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一)忽视深层次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可能只顾课程进度,完成读音、写作、课程的基本要求而忽视了课程本身毫无深度,没有起到教书育人、德育的作用。
        (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中的德育教育,可能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灌输爱国精神、民族自豪感而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表现的没有那么在乎,例如对于学生在生活方式、挫折教育等方面灌输远远不够,导致在日后生活过于幼稚、感情化。
        二、如何把德育带入课堂
        (一)确定课程内容,逐步引导学习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在小学六年的语文课文中每一篇都各有特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但也各有侧重点,教师可以进行归纳整理。如在学习思想文化教育时,在课文中可以选取《金色的草地》、《邓小平爷爷植树》等。在讲课时,教师只需根据文章简单五部曲训练,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语言、人物情感进而激发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在《邓小平爷爷植树》中通过对邓爷爷动作的简单描写“精心挑选树苗,小心移入树坑”81岁高龄依然在为祖国奉献,我们可以体会老一辈革命人对于未来美好期许,以及对祖国的美好祝愿让我们得到震撼。


        (二)课堂电影放送,激发内心情怀
        语文讲究文字运用、语言思维表达想要更直接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可以把数字媒体带入课堂,在学习中也可以放送电影松弛有度。如在学习《圆明园》《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放映有关圆明园历史建成由于什么原因倒塌侵占,让同学们在短篇里思考,引导产出为什么学习,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怎么来的,从而让学生主动的接受德育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树立正确三观。    
        现在补课成为学生生活常态,在学校时课表全部排满,没有多余时间可以让学生兴趣培养。回到家中也就被作业、兴趣班填满长时间紧绷的生活状态下,容易导致精神失常。所以在校时,学校可以多添加一下课外活动组织电影观看,比赛等。
        (三)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劳动
        在小学的教育阶段,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通过教师在课程教学时完成。而从语文的学习来讲,语文注重时间的积累、日常生活的观察所以知识的内化吸收十分重要,但同时也要注重识的运用,走出课堂,来到社会中把所学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1】。
        那么课外活动学习对于语文课程学习就是必要的了。当老师在活动的设计时,要选择贴近课本具有时代意义及参考价值的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幼稚、模仿时期对于世界认知还非常渺小,对于这一特点在课外活动时,教师要切身做好榜样,约束自身。
        开展课外阅读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丰富的文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内心涵养,而且也可以坚定内心进化心灵。当然课外读物需要挑选健康有利的书本才能够起到作用。教师需要教授书本阅读方法,面对不同学生的阅读习惯,需要针对性去改善。如当一位学生在书包阅读时,过于囫囵吞枣这时就需要教授进行改正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精读了解作者、文字运用、思想情感在书本中受到感染,从而提高思想涵养,让德育得以实现。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教育
        德育教育的受众人应是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不单单仅依靠教师,而是需要二者的配合才能出色完成【2】。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就就需要指导改正,进行自我反省从而正确的认识自己,发现问题给予改正不断提升自己,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使个人得到完善。自我教育首先要进行自我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在学习时要有正反两例,守住心中天平相信量变引起质变,最终积成高山。其次要多多记忆、倾诉记下每天感受,书写自己内心。最后也就是社会实践,把学生在生活中所感放送到社会中,如福利院的温暖、母亲节的家务、教师节的贺卡等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逐步推行下德育教育进入语文教学是必然的,面对教学教师需要创新思维方法,与时代同步在课程中渗透德育,把指导人生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伟大的民族精神扎根与心中,以此为指导实现最终的德育,当然这也是新课标改革大纲中所写要求。
        参考文献:
【1】牟慧. 浅议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 教育研究, 2020, 3(9):65-66.
【2】周海伦. 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15):93-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