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一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陈兰
[导读] 目前罗江区各级各类幼儿园统一使用的是建构教材

        陈兰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第一幼儿园
        
        摘要:目前罗江区各级各类幼儿园统一使用的是建构教材,在此基础上,部分幼儿园根据自身园所特色和实际,不断思考和探索园本课程的建设,但多数幼儿园仍然只依赖教材开展活动。因此,我区幼儿园课程建设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省市级示范园课程建设“起步早,跑得快”;乡镇园附设园和民办园“原地不动”。如何实现“教育均衡,让幼儿享受家门口低成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课程;现状分析;建设方法
        在聆听了南坪实验幼儿园张格娜园长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成都机关三幼高翔园长的《走向未来的教育 培养聪慧的儿童》以及虞永平教授关于《理解儿童 优化课程》的专题讲座后,受益匪浅,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作为一名兼职教研员,回望我区内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情况,有了一点思考:
        一、现状分析
        (一)区内园所概况及师资情况
        1、园所概况
        罗江区各级各类幼儿园共计30所,独立公办园2所,其中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示范园1所,均位于县城内;小学附设园14所,分部在14个乡镇,其中两所市级示范园,民办园14所,分部在县城和乡镇。由于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的管理者专业能力差距较大,导致园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师资情况
        两所独立公办园师资配备齐全,市级示范园和部分民办园确保两教一保,其它园所师资力量薄弱,管理者专业理论素养缺乏。园所保教质量差距较大。
        全区幼儿教师中,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名校长1名,市级名师1名,区级幼儿名师工作室2个,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引领方面有一定优势。
        (二)区内幼儿园课程建设现状。
        1、以区一幼为例的省级示范园,在幼儿园课程建设方面意识强,起步早。该园本部园区近年来坚持在“传承经典,顺应天性,做自然自主的教育”的这一理念指导下,巧以“农村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挖掘与应用”这一课题研究为切入,展开了对“快乐体育”特色园本课程的构建。当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题成果《农村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的挖掘与应用》相继荣获市政府成果一等奖和省政府成果二等奖,形成了一套操作性强、适用价值高的民间体育游戏园本课程。
        2、以区二幼为例的市级示范园,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建园时间,但已具有园本课程建设的意识。该园有着宽阔的户外活动场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从建园以来,围绕“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充满浓厚的自然气息”为目标,致力于创设自然的园所环境,让孩子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快乐成长,在自然教育的路上积极探索与实践。开启了构建“园本自然教育课程”的研究,在该园“开心农场”的种植活动中,初步形成了“种红薯”“挖红薯”“运红薯”“卖红薯”等一系列“小”“微”型的园本课程。
        3、区内其它乡镇的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有的园所虽然能够利用丰富的本土资源(如:农作物、沙、水等)到幼儿活动和游戏中,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老师们对园本课程建设的目的、意义不理解,缺乏课程建设的能力,因此无从下手,更无法将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有的园所由于管理者的水平有限,师资力量薄弱,受到一些特定因素的限制,完全依赖教材来开展活动,保持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无法潜下心来搞研究和探索。
        二、对本区域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一点思考
        1、培训后管理者和教师的认识有所转变。研讨中一线老师谈到: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工作的一切基础与前提就是“了解儿童”。

“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的一切教育内容与教育活动,都应围绕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认清共性、发现个性,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部分乡镇园所幼教辅导员谈到:我们身处农村,一直都认为条件差,小朋友没有丰富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户外没有丰富的器械,然而虞永平教授结合他多年研究工作实践提出的“全收获”这新的教育理念,让我们豁然开朗,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水、土、沙石、蔬菜、树木、昆虫等等,这些都是免费的活教材,为我们农村园所自然课程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充分把它用起来,带领教师,尝试展开对自然生态课程的探索实践,带幼儿走进自然,趣探自然。
        2、清醒认识我们的差距:正如重庆南坪实验幼儿园的张园长所说,园本课程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她们的活和课程,经历了六年的时间,而且还有各类专家的支持与引导,罗江区人口少,幼儿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开展幼儿园课程建设确实存在很大困难,对管理者、教师的要求高,还需要专业引领和指导。
        三、我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方法、措施
        (一)多渠道、多途径、分层开展培训、研讨,提高认识
        1、“走出去、请进来”。一是把握各级各类学习培训的机会(国培、省培和市区级培训),组织区内教师积极参加学习提高;二是邀请幼教专家、园长和骨干教师来我区开展相关指导(专题讲座、入园实地指导等)。三是制定不同层级教师的培养培训计划,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完善各园教科研制度、计划。要求各园根据园所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园内教研制度,制定切实有效、操作性强的年度教研计划,并认真开展教研工作。
        3、根据不同层级的幼儿园,由区教研室和幼教中心组牵头,利用日常幼教视导和对口下乡指导对各类园所情况进行诊断、把脉,给予指导,让各园积极行动起来,让“课程建设两极分化”的现象逐步向“省市级示范园领跑、乡镇附设园跟跑、民办幼儿园起跑”的格局转变。
        (二)充分发挥省、市级示范园和名师工作室对园本课程建设的引领,推动作用
        1、省市级示范园自身构建课程的优势充分,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践、探索,让构建的课程有可行性、操作性。
        2、省市级示范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采用教学开放、现场教研、送教入园、经验交流等形式对乡镇附设园和民办园进行指导。
        3、有效利用名师工作室的资源,开展系列活动,将一些小学附设园的管理者、骨干教师吸纳为工作室成员,参加工作室各项活动,多渠道起好课程建设的推动作用。
        (三)有效挖掘乡镇园所的本土资源,以点带面,加强其对园本课程的建设。
        1、乡镇园所地理位置独特,本土资源丰富,在培训园所管理者和教师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园所的优势、特点,有效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园本研究,带动其园本课程的探索、实践。
        2、罗江区乡镇划分为四大片区,由两所公办园各自重点引领每个片区的一所中心幼儿园,派遣骨干交流教师,对该园的园本课程建设进行实地指导。
        (四)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园开启对园本课程建设的探索、实践。
        由于民办园自主性较强,管理水平和师资条件有限,计划对有条件的民办园进行鼓励、引导,逐步开启园本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纲要》《指南》《规程》精神,立足本区实际,静下心来,切实开展园本教研,把研究儿童、理解儿童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与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给予幼儿有效的支持与指导,构建有质量的园本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幼儿园的办园品质。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的思考[J].学前教育:幼教版,2016.
        【2】朱驰.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家长,2019,000(030):P.78-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