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薇
贵州兴义市第八中学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有助于丰富高中生的知识积累,而且能够通过强化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不断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为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助力。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重要意义作为切入点进行相关研究,接着又深入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现状。最后,为了更好地达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笔者积极为探究策略而出谋划策,以期能够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并有效改善现状。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引言: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而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母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仅能够通过丰富高中生的知识积累来提升其人文素养,而且能够唤起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为语文教学立德树人使命的实现奠定基础。然而,就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而言,传统文化的渗透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高中语文教学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始终不得其法。因此,通过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意义和现状的观察和分析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十分有益。正如前文所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值得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而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能够有效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力,而且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肯定有助于进一步激发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传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根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构建起高中生的文化自信。而传统文化教育同高中语文教学的结合无疑大大拓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不仅能够有效拓宽中华传统文化的横向影响力,而且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纵向影响力的深化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很有帮助。汉语本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渗透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对于高中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增强及民族自豪感的激发有很大帮助。因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必然要求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得到了大大的丰富,而且通过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强化了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了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最后,传统文化的渗透在促进高中生的思想深化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向来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其中不仅包含大量的文化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精神财富和民族美德。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大都是文言文写就的,读起来就很难,想要深入理解更不容易。这就对高中生提出了深度思考的要求,众所周知,人的思考能力以及思想的深度其实是在这种反复深入思考的练习中逐步提高的。也就是说,在对古诗文的大量阅读和深入理解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而深化学生思想的深度。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现状
第一,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严重忽视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就是在应试教育机制的束缚之下以及沉重的高考压力之下,语文教学已经深陷应试教育的囹圄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难打破这种桎梏。毕竟,是否渗透传统文化对于高考没有太大影响,甚至传统文化的渗透也根本不会给学生带来肉眼可见的成长,高中语文教师以及高中学生都已经将全部精力用于提高考试成绩,而分身乏术了,一切为了高考,根本无法顾及其他。因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体系,需要语文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在当前的教育现状中,放弃它是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第二,应该将古诗文学习作为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重要突破口,这一点虽然已经得到了不少语文教师的认可,但在落实到行动中时却误入歧途了。借助古诗文的学习的确可以达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但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能等同于简单的古诗文背诵。而是需要学生在解读作品的基础上能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在相似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共鸣。这可不是通过字词句的翻译和背景的简单了解就能达到的效果,而是需要来自于特定情境下的情感熏陶,当前的高中教师在这方面是相当欠缺的。
第三,就当前的高中古诗文学习现状来看,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是大多数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唯一原因,学生不仅对古诗文提不起兴趣,甚至因为畏难产生了抵触心理。他们将古诗文学习等同于字词句翻译,而且每一个字的解释和翻译都需要依靠工具书,古诗文的学习最终沦落为字词句的翻译,根本没有深入领会文章思想内涵的意识和能力,事实上,高考也没对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这种形式的古诗文学习根本就达不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策略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础。因为只有自己拥有的东西,才有给予他人的可能,在教育中同样如此,很难想象一个不了解也不懂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师能够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为此,高中语文教师不仅应该转变分数至上的传统教育观念,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与此同时,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熟稔于心,并能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在语文教学中引经据典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此外,语文教师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足够熟悉之后,必将获益匪浅,也将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书目的筛选,不仅能够节省学生的时间,而且对于提升传统文化渗透的效率很有帮助。
其次,充分利用古诗文课堂教学来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将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完成字词句翻译教学之后,在介绍背景资料的过程中设法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实现古诗文写作现场的情景再现,进而获得思想共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苏轼词两首·定风波》时,可以制作一个相似场景的小视频,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和词朗诵,尽可能地再现诗词创作情景,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再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的《氓》可以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演绎为课堂情景剧,借此加深学生对于诗歌本身的理解,进而深入探究时代背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积极开展语文课外实践,将传统文化渗透落实到行动中去。中华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民风民俗的形式来体现的。例如对联的学习,写对联、贴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练习书法,在过年的时候为家里写春联,并为此开展一场小型的竞赛,从而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
结束语:总而言之,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令人担忧。为此,高中语文教师不仅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而且应该改进古诗文教学模式,利用古诗文学习来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此外,积极开展语文课外实践,将传统文化渗透落实到行动中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姜楠.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20(34):117-118.
[2]刘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2.
[3]张卫卫.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