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姣莲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学校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文章通过资料查阅、经验总结等方式就如何运用教材中历史地图发展学生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历史地图具有直观性特征,利用它发展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文章从掌握历史现象时空信息、熟悉历史现象时空框架、探讨历史现象内在联系三个部分就运用教材中历史地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展开论述,旨在有效利用地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素养。
关键词:历史地图;时空观念;中学;核心素养
前言:历史是真实存在的,有时间、空间维度,它们是在特定时空环境下发生并发展的。因此,树立良好时空观念是学生研究历史并学好历史的基本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也凸显了时空观念这一素养,而具有直观性特征的历史地图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重要载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地图,一边利用地图指导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运用地图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从而落实历史教学目标。
一、运用地图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现象时空信息
(一)借助地图指导学生认识历史现象动态位移与静态位置
展示历史现象空间信息是地图最大的作用,也是它最直观的作用,而空间信息包含两种,一种是动态的,另一种是静态的。在以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为导向的历史课上,教师除了指导学生从微观视角对地图上历史现象静态位置进行观察,还要指导他们从宏观角度对不同历史现象间空间位置关系信息、历史事件发展变化中动态位移信息以及发生区域范围进行分析、归纳,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而且有助于他们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1]。例如《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这节课,教材中提供了地图《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去分析这个路线图。通过对这个地图的分析,学生从中获得了亚历山大东征的具体信息,了解这次东征的侵略性质,也让学生认识到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原因与优势。这样的指导既加深了他们对亚历山大东征的认识,也让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得到培养。
(二)借助地图指导学生认识历史现象时序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不仅要引导他们了解并掌握历史现象以及事件的时间信息,使学生知道历史现象或事件发生具体时间,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时序意识。培养学生时序意识可以避免他们产生思维混淆,让学生运用时间概念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描述[2]。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地图《古代罗马的扩张》向学生提出问题:“罗马共和国的扩张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从公元前270年到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帝国侵占了哪些地区?”“高卢、巴勒斯坦等地是罗马帝国在哪个时期占领的?”通过对这类问题的分析,学生对古代罗马的扩张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而且从中建立良好的时序意识,对罗马共和国在不同时期侵占的地区有了清晰、直观的认识,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
二、运用地图指导学生熟悉历史现象时空框架
(一)基于空间概念指导学生构建历史现象时空框架
对历史现象或问题的研究有时候需要建立在对历史现象空间特征的掌握上,这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在以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历史课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后学会站在空间概念为线索的时空框架下进一步探讨、分析不同时期同一地区的历史现象,这对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3]。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探寻新航路》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提供的地图《新航路的开辟》给学生设置学习任务,让他们以表格的形式将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杭行路线现象归纳出来。
在这个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认真研究地图,比较这几个航行者航行路线的异同,分析每一条路线的特征,从中获取丰富的信息。通过这个学习任务,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原因、背景、经过与影响等都有了清楚的认识与深入的了解,同时掌握了航海的路线、时间等基本史实。
(二)基于时间概念指导学生构建历史现象时空框架
要想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教师应着重培养他们的时序意识,这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在时间概念为线索的时空框架下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描述。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上提供的地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让学生仔细分析,然后以表格的形式统计同一个时期各个交战国的场地以及路线。借助表格,学生对历史现象与事件就有了深刻的时间与空间概念,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吸收相关的历史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三、运用地图指导学生探讨历史现象内在联系
(一)借助地图组织学生探讨历史现象产生的影响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地图探讨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影响,可以让他们有效对比历史现象或事件发生前后时空信息,从中发现并掌握历史现象或事件发展变化趋势和特征,在这个基础上对历史现象或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归纳,这是培养他们时空观念素养的有效途径[4]。例如,《<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这节课中,教材给出了两幅地图,第一幅是关于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版图,第二幅是关于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版图。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分析这两幅地图,根据从中获取到的信息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影响,然后归纳自己的答案。这样的教学组织方式不仅让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了深入、客观的理解,而且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素养。
(二)借助地图组织学生探讨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因果关系是最基本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探讨历史现象或事件间因果关系是历史教学任务之一,这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做到深入了解并认识历史。基于发展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历史课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地图探讨历史现象或事件发生的原因,具体来说,让学生依据地图获取历史现象或事件发生时间信息以及空间信息,然后根据它们的变化特征梳理它们发展进程中内在的因果关系。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列宁与十月革命》这节课知识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地图《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图》分析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它取得胜利的原因,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学生对列宁与十月革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借助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他们如临其境,亲身感受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发生过程,这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学习深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时空观念素养得到进一步增强。
结论: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合理运用教材上的地图,不仅可以唤醒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历史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与形象性,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直观地理解历史并且做到有效感悟。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深入发掘教材上地图的价值并科学运用,通过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现象时空信息、熟悉历史现象时空框架、探讨历史现象内在联系有效发展其时空观念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燕.历史地图:构建时空观念的抓手——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0(10):20-23.
[2]张秀芬.巧用历史教材插图和表格学习历史——以《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4课为例[J].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20(10):50-52.
[3]曾兴礼.基于“时空观念”的初中历史地图有效性教学研究——以部编版中国近代史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0(05):50.
[4]罗红伟.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初中历史地图教学——以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实践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0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