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萍
福建省龙岩市龙门中心小学
摘要: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一个人有了知识就有了美好的未来,但是却没有人说道德决定命运,一个人有了道德才能在人生路上越走越远。因为有道德的约束,人们才有了可为和不可为的事情,因为有道德,社会上才能有更多的真、善、美。但是在人们呱呱坠地时,新生儿并没有道德意识,都是从一年一年的受教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要从小培养,当一个人的性格已经稳定,那么就很难去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了。语文科目的学习对于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以适合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其从小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教学方法
一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形成集结了从古至今众多才子的思想结晶,又经过了几代人的修订和编撰,其中蕴含的不仅仅只有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有无穷的道德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看到教材中蕴藏的语文知识,还要深挖其德育资源,通过教学,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让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和纠正学生的道德观,这与当下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不符,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甚至会影响国家的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在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结合课文为小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剩余的教师虽然有意识的进行了德育教育,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不强。这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较为看重教学效率,关注教学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对于德育教育并不注重,认为不是自身的责任。其二是忽略了教材中的德育价值。教材中选用的每一篇课文都有着其德育价值,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等原因的限制,一些教师不能过多的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学生能够受到的德育教育并不多。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2.1以身作则,发挥自身人格魅力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难以言说的,尤其是小学生。小学生的三观还没有形成,独立意识还较为薄弱,他们更为依赖教师。作为教师要利用好这个时机,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每一句话都能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教师的情绪与想法。因此,教师要严以律己,以热情的态度对待工作,以温和的语言对待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对待每一次师生互动。如果教师的情绪暴躁,态度消极,那么分辨是非能力弱的小学生会形成教师这样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正确的的意识,然后学习的“绘声绘色”。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注重自身的师德,在生活中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习惯成自然,只有养成了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的习惯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另外,教师也要养成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不要有打骂学生的行为,也要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喜欢模仿教师。
2.2挖掘识字、阅读与写作中的德育价值
识字、阅读与写作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最主要的学习内容,这三者都涵盖了大量的德育价值,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既是在教学知识也是在进行德育教育。识字是语文学科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都要从识字开始。我国的汉字历经千年的传承,有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某一个汉字时,不仅要教导该汉字的读音、释义,还可以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素材。例如小学生学习的最简单的“人”字,“人”字是由一撇一捺组成的,这两个笔画组成了一个稳定的结构,象征着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如这个“人”字一样顶天立地,不要被任何事情击垮。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中的中心思想和人物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回避阅读材料中人物的不道德行为以及一些偏激思想,这些都能作为德育教育中的反面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有感情的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对于课文中的德育素材,教师要尽可能升华情感,引发学生与课文的精神沟通。在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爱国情怀、奉献和不屈三个层面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受到课文的感染,以此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学会感恩为国牺牲的烈士,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以及懂得“威武不能屈”的坚贞顽强品质。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渗透德育教育,要让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做到结构正确,还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能够引起他人共鸣。如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真诚”这一话题,让学生根据自身对“真诚”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结语:一言以蔽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可以丰富课堂形式,为教学加入新的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通过自身影响学生,还要改变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向学生传递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叶琼.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1):61.
[2]夏惠賢,李国栋.从立德树人看小学语文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改进——基于苏教版与人教版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4):9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