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双清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教学研究中心 441100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儿童不再是无知无能、等待被教育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灌输者,而是儿童的守护者。教师应陪伴和支持儿童成长,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园要以游戏精神为基础,在游戏中重塑儿童观,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从游戏出发重塑课程观,积极推进课程游戏化。鉴于此,本文对基于游戏化视野的幼儿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游戏化视野;幼儿教学;教学策略
一、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优势
1、游戏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研究发现,游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活动,其中富含思想、心理的认知和发展,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较低,更容易在游戏过程中实现自身智力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开展教学,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它可以迎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认知和智力发育水平,精心设计幼儿自发地游戏,教师只是参与游戏,作适当指导;精心设计特定环境下进行的自选游戏,结合幼儿某项能力开展游戏活动;精心设计为教学服务的教学游戏,结合课堂教学目标来开展游戏活动。
2、游戏增强幼儿的协调沟通能力
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幼儿想和他人做游戏就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如此,他们就会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来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既愉悦了心情,同时还学会了约束自己,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现在大多数家庭都为独生子女,其中不足的一点就是他们普遍缺少同龄伙伴。而游戏却可以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谦让、解决纠纷等社会行为,弥补了这个不足。
3、游戏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身体处于快速成长过程中,其心理也在逐步形成和发展之中;分析幼儿的行为,发现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各种活动中度过,而很多活动都是以游戏的方式呈现的,因此可以认为,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的一个重要方式。
关于游戏对于幼儿身心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做过论述,他认为,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因为,通过游戏,幼儿能够体会到强烈的快乐,能够学会观察事物,学会思考与行动,最终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不仅如此,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需要发挥其个人思维能力,还需要幼儿进行肢体活动,因此能促进其身体生长发育,这个过程能够促进幼儿实现良好的发展,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二、基于游戏化视野的幼儿教学策略
1、丰富游戏材料
除了重塑幼教观念外,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真正开展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游戏材料作为教学的一种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推动着游戏以及游戏化课程的进程。因此,教师在准备和开展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将游戏材料考虑在其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从而促进课程游戏化。
例如,教师在进行“环保购物袋”的活动中可以先创设一个环保购物袋加工场的情境,让幼儿以生产工人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而教师只是先给幼儿介绍简单的制作方法,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废旧纸袋子、皱纹纸、毛根等给幼儿即可,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探索和制作。活动后我们也注意活动的延伸,将教学活动中制作好的购物袋运用到角色游戏中,这样不仅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寓教于乐,而且能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现。
2、确保游戏时间
多数幼儿园安排集中教学或一次性区域活动的时间是30分钟左右。笔者观察发现;当幼儿的游戏目的和计划清晰,但问题或新意频出又想玩出满意的结果时,半个小时往往不够用,特别是对年龄大的幼儿来说;对于游戏目的和计划不明确的幼儿来说,或许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游戏。
例如,在大班水区游戏中,幼儿分组进行“花样引水”,他们搬来各种材料,尝试假设不同的水流路线引水。然而,进展并不顺利,随着游戏时间的结束,幼儿对解决办法的探索也被强行中止。二次活动时,游戏对象、游戏材料及游戏思路的变化,会降低游戏推进的教育意义和价值。由此可见,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灵活适度地调整游戏时间,才能真正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使幼儿主动投入、探索和体验游戏的快乐。
3、落实游戏课程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都明白课程的开展需要教育者精心的设计和引导。因此,我们要把融合游戏精神教育思维的鹰架运用到课程中。从导入、情境、材料、甚至是教学语言的包装上,将游戏精神贯穿课程始终。
例如,在开展大班数学活动“学配中国菜”时,教师通过创设家里有客人来做客,需要作为小主人的幼儿用5块钱去超市购买烧制中国菜的材料。这种具有情境性的导入不仅激发幼儿的兴趣,而且使幼儿处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状态。选购菜品的过程中,运用巩固5以内的加法。这样即使枯燥的数学活动具有趣味性,又将数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培养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材料内容选择上教师也注意“游戏化”,此次数学活动的教具和学具是班级小超市游戏区的各种商品,这样也更好地吸引幼儿主动运用材料,参与教学活动,觉得活动其实就是游戏,是件好玩的事情。语言的包装上教师也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化的语言说清了操作要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如:“请我们班的小主人拿着5元钱去买各种制作中国菜的材料,注意哦,不能超过5元,超过了我们没钱付,也不能少于5元否则客人就不够吃了。”
4、及时分析评价
评价游戏应从观察幼儿游戏入手,教师要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等方面看待幼儿的行为问题。
例如,幼儿的缄默行为表现为什么也不做,无目标地走来走去,与别人的行为不相同;活跃的孤独行为表现为反复做某一动作,独自进行角色扮演,想与别人一起游戏;安静行为的表现为独自游戏,做自己想做的、感兴趣的事情。幼儿的主动独自行为与被动独自行为不同,幼儿的这些行为可以反映出游戏的主题、内容及材料是否适宜。根据幼儿的行为,教师要突出重点,给予及时评价,做出调整,进而帮助幼儿推进游戏。
三、结语
总之,在幼儿教学中,幼儿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游戏教育的重要性,保证能够通过游戏教育提高幼儿的主动参与精神,又能够使幼儿发展的过程实现自主构建,这样才能有助于开展新课改要求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全面促进幼儿个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静.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的作用解析[J].才智,2017(23):138-139.
[2]黄艳.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7):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