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琴
温州市龙港第十三小学 浙江温州 325802
摘要: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音乐课堂当中,合唱教学作为这种艺术教育的一大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音感和艺术美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小学的音乐教学合唱王要是以排练固定的歌曲为王,但在新兴的课程改革下,小学生的合唱教学要求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为了达到新的课改目标,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对学生们进行排练,从而帮助学生们提高音乐水平以及他们的艺术素质,让学生获得全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途径
小学音乐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在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方面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而合唱教学的创新不仅在具体的教学进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了集体协作的作用,还让学生更好地对音乐发展形势有了定的了解从定程度上,可以对学生的各项素质起到全面的提升作用,同时,也可以在唱歌专业技巧方面为学生起到打造基础的作用。
一、农村小学合唱教学的现状
1、童声合唱的整体水平较低
经过查阅相关文献材料以及音视频资料可以看出,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在童声合唱教学领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本国的国民素质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影响。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性,我国在童声合唱教育领域的起步时间较晚,过去家长只专注于文化课成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唱教学的发展,使得我国童声合唱不论是在理论维度还是实践维度方面,都呈现出发展水平偏低的状况。
2、地域性发展失衡
我国是一个具有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各个省市之间不光是地理维度差异较大,教育方面也存在极大差异,在合唱教学方面的体现尤为明显。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各个学校基本都有自己的合唱团,而且发展水平已经能达到多声部合唱以及无伴奏混声合唱的艺术要求。相比较而言,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因师资力量弱、教育硬件设施差等因素,组织一定规模的合唱团具有很大难度,甚至连开设一门合唱课程都很难做到。这一现状导致不同地区的小学在音乐课程及合唱课程的发展程度上有很大差异,发展严重失衡。
3、学校对合唱教育的重视不够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和家长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分数高低。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这一现状虽然得到改善,但是依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合唱教育有助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地方的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教育存在明显的不足,但是学校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农村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途径
1、选择合适教材
由于小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在选择作品时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以及他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等,选择适合农村小学生演唱的内容。
比如地段(1一2年级)小朋友,比较活泼、好动、爱模仿,笔者就只选一些简单的节奏,再配上动物的叫声让他们模仿。这样既让学生做了发声练习,又让他们了解了多声部的概念。中高段(3一4年级)学生就让他们练习简单的二声部音程,并加入简短的儿歌做轮唱练习。(5一6年级)高段学生则会选用较难的二声部音程,加短小的儿歌并编入简单的二声部旋律来让他们练习。参加比赛的时候会选择那些有难度,但是声部比较清晰的作品。不管是平时练习还是参加比赛,教师都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选择旋律比较轻快活泼,声部比较清晰易唱的二声部作品,因为这些作品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合唱兴趣
兴趣是学生们最重要的一位老师。一旦小学生从内心热爱某一件事情,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中去。教师在小学生的合唱教学过程中,就要从学生们出发,根据她们的性格特点,来寻找一些适合他们学习的方式,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以更饱满的精神去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这种投其所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的素质提高是非常有效果的、合唱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只有将学生们的兴趣提起来,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合唱训练、
比如,在学习《欢乐颂》这首歌曲时,上课时教师先为学生们放一遍《欢乐颂》这首歌曲。首先会让学生们在心里明白这是一首比较轻快的歌曲,而且其学习难度也不大,这样的前奏会给学生们的心里埋下一颗想要学习的欲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们对歌曲的热情。教师在接下来的合唱教学过程当中,就要牢牢抓住学生们的这一性格特点。
第一,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聆听这首歌曲,去听取这首歌曲的节奏是什么样子的,这时候有些同学就会跟着音乐一起哼唱、同时在哼唱的过程中,一些较为不积极的同学也会被周围其他同学的高度的热情所感染,然后不由自王的也一起哼唱起来、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们学习歌唱这首歌曲。唱完之后也可以让全班同学来单独演奏。一方面,通过这种学生在课堂中的单独歌唱可以加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和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在哼唱的过程中,一些较为不积极的同学也会被周围其他同学的高度的热情所感染,然后不由自王的也一起哼唱起来、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们学习歌唱这首歌曲。唱完之后也可以让全班同学来单独演奏。一方面,通过这种学生在课堂中的单独歌唱可以加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和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在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学生们的歌唱情况,所以说提取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非常必要的。
3、强化基础训练
(1)气息基础练习
歌唱中所需要的气息与平时说话所需要的气息截然不同,其吸气的位置以及横膈膜对气息的控制都有很高要求,不能随意而为之。歌唱又分为独唱和合唱,在这里专门探索在合唱过程中所需要的气息。合唱不像独唱,合唱对气息的要求更高,独唱可以根据个人自身的条件去调节自己的气息,而合唱则要寻找一个统一的方式。气息训练可以有很多方式,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打唇练习”,俗称“打嘟噜”,打唇练习能够使练习者感受到气息的流动性,技术难度低。
在合唱练习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根据乐句的长短、速度以及音乐的情感进行呼吸控制。不同的作品对呼吸的要求不同,乐句较长的合唱作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换气方法,大多采用轮流换气方法。
(2)发声位置的训练
小学阶段的儿童,声带发育不成熟,对于发声位置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更需要正确发声方法的引导。训练发声位置,能够让学生轻松感受到声音位置的存在,哼鸣练习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哼鸣可分为“开口哼鸣”和“闭口哼鸣”:开口哼鸣,简单来说,就是张开嘴巴,发出“嗯”的声音;闭口哼鸣就是闭着嘴巴发出“mu”的声音。哼鸣时,要求练习者嘴巴、喉头、口腔肌肉要尽量地放松,不可僵硬,舌头放平,轻轻抵着下齿,软愕随着正确的吸气动作而上抬,咽腔呈拱形,嘴唇轻轻闭合,牙关放松打开,整个口腔像含着一口水一样,保持放松自然的状态。练习时主要以上下行音阶练习为主,气息要平稳。
(3)跳音练习
高位置唱歌的方式主要是取决于跳音的演唱方式。跳音是一种非常灵巧和跳跃的演唱方式,它要求演唱者必须做到有力和放松。跳音的演唱相对较难,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掌握。演唱跳音的时候喉头一定要处于稳定和放松的状态,然后横膈膜快速地运动,快速地呼气和吸气,将声音往上扬,短促、快速地发出声音。每发出一个声音,横膈膜快速地跟着运动。
4、创设生活情境
针对小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可将生活情境引入合唱教学中,以此来增进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以学习《萤火虫》为例,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将情感调节作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合唱曲目中蕴含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使得学生进一步认知事物、人际关系、学习环境等。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萤火虫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萤火虫的外形;其次,鼓励学生在小组或是班集体中进行讨论,探讨萤火虫的外形特点以及特别之处,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萤火虫飞舞起来像什么?”;再次,播放《夏之夜》,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躺在草地上观赏萤火虫的场面;最后,引导学生将情感通过合唱表达出来,同时注意控制合唱的速度、力度以及节奏,这对提升音乐合唱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5、引入趣味游戏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音乐合唱教学中灵活引入游戏环节,可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粉刷匠》时,教师根据《粉刷匠》的节奏、旋律、歌词等来设计游戏,将游戏贯穿于整个合唱教学中,让学生熟知曲目中的音符,并运用身体去感受曲目的旋律。这不仅能增添学生的乐趣,还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课上需要用到的教学道具,同时精心设计游戏过程,将角色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其次,教师可使用道具摆出粉刷匠工作时的动作,并向学生提问“猜猜老师在做什么”,并由一位学生召唤“来干活缕”,其他同学回答道“来缕”,让参与合唱的同学摆出一系列的劳动姿势,为展现出完整的劳动情境做好准备;最后,教师起头带领学生演唱《粉刷匠》,以此提升音乐合唱教学课堂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根据学生们各自的能力,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就能为其个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探索学习合唱的有效方式对于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郭长林.农村中小学合唱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新一代,2017,(20):180.
[2]丁燕.农村小学合唱训练方法和策略初探[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9):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