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放眼世界——初中世界历史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初探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6期   作者:王珊珊
[导读]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

        王珊珊
        山东省威海市温泉学校初中部   264206
        摘要: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所以学习世界历史有着重大价值和现实意义,了解世界、融入世界、应对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当今中国人需要具备的能力,只有从现实的问题中回溯和反思历史,再从历史的根源中来分析和认识现实,才能够使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从中探寻出正确与合理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世界历史、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当今世界,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所以学习世界历史有着重大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及其存在的问题,所以上好开学第一课对世界历史的学习非常重要,下面我结合案例具体谈一下世界历史开学第一课的设计问题。
一、知己知彼,明确学习世界历史的意义
1.了解世界,融入世界
        近年越来越多的外国领导人到中国访问,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但是对于他们的称呼却不同,有的称“总统”、有的称为“总理”、有的称为“首相”,这是为什么呢?
        不同国家领导人称呼的不同,是由政治体制的不同导致的,要想融入世界,必须先了解
世界,学习世界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世界上的某个民族选择以某种方式组织他们的社会,为什么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一带一路”上国家众多、民族众多,要想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了解各国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尊重各国社会文化差异,所以学习世界史,可以为我们在不同社会之间进行建设性的沟通打下基础,为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打下基础。
1.解读世界,沉着应对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00多万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疫情危机下,中国政府带领中国人民,举全国之力在短短三个月内,全面控制住了疫情,目前积极推动复工复产,我们的生活也都恢复如前,但反观世界其他国家却乱象丛生,例如: 疫情爆发后,武汉第一时间采取“封城”措施,中国人很自觉戴口罩,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人民却将政府要求“戴口罩,封城”的命令视为“侵犯人权”,爆发抗议浪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                                       
        疫情当下,生命第一,戴口罩不仅保护自己,更能保护他人的健康,西方国家是出现这种乱象的原因,除了口罩供应不足,更与他们的历史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学习世界历史不仅可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今这个世界及其存在的问题。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你知道吗?这些词语都竟然来自日语:浪漫、俱乐部、经济,宪法,共和,法律,封建,社会,服务,方针,解决,申请,想象,财政学、经济学、生物学......
        近代日本率先向西方学习,通过明治维新,一跃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日本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模范典型”,大量的西方词语被翻译成日语。
        甲午战争后,中国惨败,人们既痛恨日本的残暴,又感叹于日本改革致强,大批中国留学生涌入日本,学习日本的先进文化与制度,将日语中的“外来语”引进中国。
   这些词语,彰显了的近代中国人民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探索的精神。我们总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不断拥抱世界,汲取他国智慧的见证!
4.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今天的世界,不再是相互分散隔绝的世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材料一:如果当前中国采取的前所未有的防控措施坚持到2月底,并从3月初开始逐步放开,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将集中在今年上半年。

 
                                                 ——美国知名研究机构IHS Markit发布的最新预测报告                                                                                           
        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4日宣布,协助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国际专家组所有成员预计本周末抵达中国。  “中方赞赏各国使节以及他们各自代表的国家(组织)在危难时刻同中国站在一起,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和最好诠释。”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4日在网上例行记者会上表示
(1)根据材料一,中国的防控措施对世界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从材料二中能够看出,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在面对疫情时采取的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倡导的哪一理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也正因为如此,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恰恰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之所在、责任之所担、命运之所系。
二、方法指导——怎样学习世界历史
1.中外对比,纵横联系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可以将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人和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这种对比分析,可以让我们以世界全局的眼光来解释历史、看待历史。
        例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从纵向来看,此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所以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是从横向来看,1840年,此时的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急需扩大海外市场,而此时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封建统治腐朽没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面落后,这实际上是古老东方的农业文明,与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一次激烈的碰撞,这也正是我们分析鸦片战争发生原因、中国战败、影响的最基本出发点。  
2.知识梳理,融会贯通,构建思维导图,合理进行“时空架构”
        历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任何过程都是通过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的。按照相应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对本册或本单元的历史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明确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思维导图,合理进行“时空架构”,这也是考试命题的重要考察点。
3.勤于思考,善于反思
        “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不仅在于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在于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避免历史悲剧,世界历史浩如烟海,发人深思的问题很多,需要同学们积极思考。
4.理解专用名词,规范历史用语
        世界历史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比较陌生,用很多名词是翻译过来的,理解起来有些障碍,比如“君主立宪”“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等等,我们可以结合它们产生的背景,理解记忆,在回答问题时,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
        总之,世界历史开学第一课的设计,必须选取与现实联系紧密的时政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世界历史的重大意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同时,结合历年学业考试真题,掌握学习世界历史的方法,明确考察方式,让学生有的放矢,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