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5期   作者:刘天晨
[导读] 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教学,是带领学生探究历史的重要阶段

        刘天晨
        山东省安丘市东埠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教学,是带领学生探究历史的重要阶段,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探究与分析,更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而在教学课堂上对学生的教学,还需教师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时刻以学生学习需求为教学核心,再加上核心素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习璀璨文化,也是对历史文化传承、教学的重要渠道,从而达到提升学科素养的教学目的,确保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实践;反思
引言
        对于初中的历史教学而言,这一时期的历史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历史,还是为了让学生在认识历史的前提下思考现在,这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用心研究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另外,教师需要营造轻松且具有趣味的历史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课堂中,历史教材局限于篇幅设计和考试需求,所涉及的知识点大多都围绕中考,对于历史知识的讲解通常只选用了历史事件中某个片段,教材内容多是由这些历史片段拼凑而成,这样的形式对于学生的优势部分,是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考试所需求的知识点,能更直观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但一些教师往往将这种教学模式单一的进行运用,在课上教学时只是一味地讲解课本,并没有通过其他渠道为学生扩充历史知识,使学生长时间地受到教材的限制,无法拓展更多的历史课外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吸收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历史课堂中并没有为教师所承认,所提供给学生的历史知识面较窄,学生没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探索意识,对于日后历史课程学习的阻碍影响愈发严重。
        (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停留在表面
        很多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意义、影响都停留在表面,根本没有特别深刻的感受,粗略地记忆了知识点,但在脑海中停留的时间很短,并没有变成自身文化的积累。如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当时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很多学生对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相当清楚,但是英国为什么会要求割地、开放口岸的深层历史背景一概不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反映出来的具体社会矛盾也不甚了解。这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实际上是达不到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历史的课程要求的。
二、对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一)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兴趣才能创造持续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多元化的课堂中,教师首先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情景教学的加入相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助力,通过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放映,向学生展示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唐朝政治经济一片繁荣的景象。通过图片和动画,将当时的生活场景高度还原,让学生能够亲眼见证隋唐时期科技、经济、文化的特点,感受多种文化相互碰撞的产物。

甚至可以通过博物馆的文物向学生说明当时高度发达的科学和文化艺术,像“雕版印刷”“火药”的发明说明了隋唐时期的科技走在世界前列、《大衍历》的诞生体现了中国历法的成熟、《千金方》等医书的创造体现了隋唐时期高度发展的医学事业、长安城与赵州桥的设计则体现了当时精湛成熟的建筑工艺。又比如:在初中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中有关《史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为同学讲解司马迁为了给好友李陵辩护,被汉武帝下了大狱,受了宫刑。但司马迁身残志坚,仍然坚持完成了这部史学著作。为学生讲解这个故事之后,教师便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我们通过书面阅读和口头描述难以使学生深刻体会,情景结合的教学模式极大程度提升了学生对历史的认同度,成功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合作更高效
        合作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更加全面,对学生的历史思维以及观念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合作,并鼓励学生在合作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地聆听和分析他人的想法,在这样的合作中,学生很容易对历史学习内容产生新的认识。不过,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小组划分,力求让每个小组的合作讨论都能积极热烈起来,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并拉近他们的同学关系。例如,在“百家争鸣”的合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合作,笔者给他们播放了一段关于百家争鸣的影视视频,让他们根据视频以及历史教材对百家争鸣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结束的时候,笔者要求每个小组都制作出一个表格,表格中需要列出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流派及其代表思想与代表人物,并且,每个小组都需要说出对这些流派的看法。有了视频的铺垫,学生的合作非常积极,很多小组都展开了激烈的交流,比如有学生喜欢儒家思考,也学生觉得儒家思想过于温和,因此开始了争论。所以,教师需要巧妙设计合作教学策略,促使学生主动表现自己。
        (三)安排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内容
        历史课每周的课时有限,教师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性学习,从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凑,稍微安排不合理,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下时间,给学生布置自主探究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自主研究的内容必须足够有趣,能够吸引学生主动探索。例如,推荐学生观看历史纪录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探究问题的答案,有非常多优秀的纪录片,既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还能够拓展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如《河西走廊》《大明宫》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引导,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历史进行多角度的探索和合作学习,并深入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如此,既能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又能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建华,李霞,陈庚.关于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研究中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103-104.
[2]任衍,高岚,杜秋平,吴锦霞,李国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21-531.
[3]樊晓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892-894.
[4]彭卫卫.初中历史高效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566-1568.
[5]周三保.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二——热点探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