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池翠
龙里县新庄小学 551202
摘要: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学习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在新的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下,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上那个传授知识的人,不再是填鸭式的灌输传授知识,而是在互动交流,和学生主动索取下,让知识一点一点地传递给小学生,从而真正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应有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效率,全面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
1、教学内容单一
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教材,还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增加更多的课外学习内容。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只把关注点放在教材罗列的知识点上,对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认识不够,没有深入挖掘和整合教材内外的资源,没有添加更多的课外拓展内容,导致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些教师在授课中出于惯性或惰性,认为学生只要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公式、计算等即可,满足于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成绩方面,没有在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方面下功夫,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教学模式不科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还不够,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完成与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一些不科学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陈旧和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两方面。一些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讲授知识为主,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和课堂互动较少,满足于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能否掌握或者掌握的程度关注不够。对小学生来说,因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教师口头讲授的方式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够,难以让他们一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会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质量。
3、课堂氛围沉闷
小学生因生理年龄较小,心理年龄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的影响和带动。很多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如何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不重视课堂氛围的调动和营造,教师在课堂上沉浸在自己的课程讲授中,教学过程单调乏味,与学生开展互动不够,对学生的唯一要求是认真听课,考虑学生的心理和需求较少。学生们在沉闷的课堂氛围中被动听课,没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难以长久地集中注意力,影响了听课质量和吸收、消化知识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要相对差一些,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法、问题提问法等,营造一个和谐的、趣味性的课堂,逐步增强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在生活各处都会存在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程时,需要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表现形式,分数的表达方式,利用分数进行简单的加减以及应用。针对这部分新知识,教师可以先创设问题情境,小红、小明等四个朋友出去野炊,小明带了一块月饼,这四个小朋友都想吃,怎么分才能够更加的公平,每个小朋友能吃多少呢?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就会产生一个月饼的画面,四个人吃,把它平均分成四份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存在的圆刻画出一个圆并剪出来,将这个圆切分成4份。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只是简粗略的将其分成了四份,大小不一,也有的学生将其平均分成了四份。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每一份进行表示,此时大多数学生都犯了难。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入分数的概念,将四块月饼当成是分母,其中的一块是分子。那么将四份相加则是一块四份的月饼。在这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逐步获得有关分数的相关知识。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大大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也缓解了小学生学习的压力。
2、设计深度问题
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可贵的,在进行教育教学时要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从情境出发,深度探究与思考,挖掘问题情境中蕴含的知识本质,从问题情境中展开知识探究,指向知识的深度思考,同时厚植积极的数学情感,培养数学思维,形成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问题等方面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负数”概念时,教师可以从简单的温度计入手,慢慢过渡到盆地海拔、地下室的楼层,最后再到小明和爸爸比身高,身高为-10厘米的情境中,通过对情境的对比分析和其中知识本质的讨论,让学生对负数的理解不断加深,整个过程既有趣味又有深度.
3、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加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如果将生活元素与趣味化教学设计紧密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更为理想。本文分析了趣味生活数学的优势,总结了趣味生活数学在小学教学之中的应用策略
例如,在“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提供了很多建筑物的情况,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这个面积单位的实际情况,教师从“直观”这个角度出发,让学生到操场上实际经历了脚步测量、估算的全过程,结合生活进行了趣味化数学教学的设计,这样的教学自然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活动之中,对较大面积单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解决相关数学习题的过程中能够更为轻松。总之,教师的智慧是设计教学内容的关键不仅如此,有些时候教师也可以听取学生的建议,找到儿个班级内的优等生,让他们提供一些教学内容改编创设的建议,实现师生和谐共处、共同学习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会是一蹶而就的,其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流程创新过程。只有教师对数学教学中的各个具体环节均围绕学本理念做好创新工作,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自主学习促进体系,从而将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助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与自身能力的发展,真正建立高效课堂,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任丽娜.浅析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中外交流,2018,(51):342.
[2]康云红.初探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J].散文百家(下),2018,(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