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5期   作者:曹爱民
[导读] 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曹爱民
        湖北省宜昌枝江二中 443200  宜昌枝江
        摘要: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能对高中德育教学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学生因为高中阶段较大的心理压力,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对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高中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高中德育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教师在高中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中,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技能,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有效开展高中德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学工作;高中教育
引言
        学校是教育教学开展的主要阵地。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并不具备统一性。高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尤其是一项非常细致且艰难的工作。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阶段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层面和心理建设层面极易出现各种问题。加之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从外界获得大量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有很多是负面、消极的,会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人生观的树立产生多重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
一、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高中生学习心态问题
        学习的心态问题是高中生心理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是由于高中生在学习中滋生的不积极心态,有心理上的障碍等,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高中生的心理压力较大,逐渐导致心理上出现萎靡现象,从而使其出现记忆力下降、失眠等一系列问题;第二是高中生所面临的考试是很多的,每一次考试之后的全校全班级的排名对其产生无形的压力,很容易导致高中生出现情绪上的焦虑不安;第三是高中生学习方面的压力,现如今各个地区的高中生都会有学习压力,为了让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增加学习压力。教师要让高中生明确考试目标。与此同时,高中生的一个很严重的心理障碍就是很容易出现攀比心理,一旦出现这样的心理就会出现厌学,这些问题都是目前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二)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混为一谈
        通过对当前教学实践的了解,很多高中学校以及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会将其直接归属到学生的德育教育领域,这样虽然既符合了教育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要求,又满足了新课程改革标准为高中学生德育教育所制定的教学需求。但实际上,这一观念是片面的、错误的。光从教育目标来看,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就是南辕北辙的: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心理世界,要求学生除了要具备健全的人格,还要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而德育教育则更加强调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行程,因此将二者混为一谈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阻碍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
        高中心理教师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对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有重要意义。为了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学,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心理教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学习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有效提升个人能力。因此,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也可以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切实提升高中心理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从而让学生能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投人;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形式,不仅有心理健康知识的授课形式,也应增加心理活动课形式;应长期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相关活动,设立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高中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建立专业的心理教师师资队伍,鼓励学校心理教师进修学习,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心理教师;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找到积极有效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
        (三)明确区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积极整合教育资源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高中班主任一定要加强自身教育研究,明确区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区分,通过观摩示范课程或是参加教学交流会等形式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当然,许多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认为一旦脱离了德育,就很容易缺乏教育资源。因此,班主任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层面整合教育资源,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教学与管理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说,高中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校活动,特别是一些文化体育活动,并利用这些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适当减轻学习压力。高中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的心理,调节学生的心理波动。
        (四)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建立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民众的精神世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引导社会成员的身心发展。加强信息传媒管理,发挥其积极作用。大力净化传媒环境,打击低俗、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弘扬先进积极的社会文化,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与时俱进,利用学生喜欢的传媒方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如建立心理健康网站和公众号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网络心理咨询等有效途径服务学生。
        (五)基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家园共育
        父母是与学生的行为表现、心理表现等有着直接联系和影响的主要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显著成果的取得无疑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仅凭教师群体,是难以完成的。家长作为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教育者,也承担着一定的教育责任。家庭环境、家长教育观念等因素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尝试与家长共同打造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积极、快乐地成长,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学习。
结束语
        综上,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和学情的必然要求,需要健全德育教育体系,教学中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和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应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内容,巧妙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其中,进而获取理想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国英.心理健康教育对薄弱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31-434.
[2]董世锋.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17-218.
[3]毛玉容.试论高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C]..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60.
[4]王得祥.高中德育工作中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华夏教师,2019(26):5-6.
[5]金忆雯.关于提高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19.
作者简介:
曹爱民(1978,2-)女,汉,宜昌枝江,本科,中学一级,音乐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