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田 胡军峰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 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在当前的数学学科发展中,大多数的数学理论都继承了传统的理论。所以,高中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将知识性的数学内容进行传授,还需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内在文化。故而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史教育融入在其中,实现课程内容的引入,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也便于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实现对学生思维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数学史教育;
高中阶段,数学是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但是大部分内容晦涩难懂,因此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能够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数学史教育融入在其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此,在文章的研究中,首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分析数学史对于高中生思维的具体影响。
一、 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一)打破传统思维定式
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能够看出,学生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其思维具有固定性的特点。根据具体问题的分析原理,能够掌握学生出现定式思维的原因。在这一基础上,可以明确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且结合渗透数学史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具体而言,在日常的课程讲解中可以进行史料的合理选择,当完成知识点的讲解以后,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进行交流,或者让学生制作错题集,对自己的思维不足进行反思。如此,教师能够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也便于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认识自己思维方面的缺陷,确定未来学习、思考的重点。因此,结合数学史进行课程知识的讲解,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到传统的思维定式,使其可以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现有的思维模式,逐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在提升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成绩水平。
(二)改变形式化的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将数学史有效地渗透在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数学家的认识,并且掌握数学家在研究问题期间具体经历。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在融入数学史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了解知识,并且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程的推进效率。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环节中,常常会以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呈现,导致学生认为课程乏味、枯燥,进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相比之下,如果教师能够将数学史的知识应用在课程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例如,教师在讲解指示函数、对数函数的课程中,就可以将数学史作为切入点完成讲解,充分展现学生的想象力,解决以往课程中知识抽象、复杂等问题,优化课程讲解的效果。
二、 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史教育的基本策略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会对学生的思维形成直接影响。对此,笔者结合所掌握的经验提出几点策略,具体如下。
(一)利用数学故事完成课程导入
对于数学知识而言,其本身是符号与数字之间的一种交织。这种单纯的关系,常常会让高中生感觉到数学课程的枯燥性。对此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要将趣味性的知识融入课程之中,采用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索的兴趣。
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节课程讲解中,为了让学生对课程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并且提高节注意力,教师可以在课程引入阶段,采用数学故事的方式完成,具体如下。
1. 讲故事
在课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进行小故事的展现:某一天,一位外国学者提出了问题,而国王要求大臣对问题进行分析。最终睿智的首席大臣解答了问题,此时国王十分高兴,并且问大臣想要什么样的奖励?对此大臣回答说“陛下,我希望得到一些米”,并得到了国王的同意。大臣说,米粒只要将地上的所有小格子填满就可以了。其中,第1格子放1粒米,第2个格放2粒米,第3个格需要放4粒米,以此类推,最终需要放满地上的64个格子。面对这位大臣的要求,国王让自己的卫兵将国库中的大米取出来,但最终将国库中的所有米搬光,也并未填满所有的格子。
2. 提出问题
教师在完成故事的呈现以后,需要对学生提出问题并且使其进行分析:看完以上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悟?如果根据大臣的要求将所有的格子填满,那么需要多少米才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当学生完成此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后,便可以轻松地利用数学公式完成求解,并且得到答案。
(二)根据数学家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他们的名字以及成就成为高中生学习的主要切入点。故而在高中数学课程讲解中,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认同感,教师可以在知识讲解的期间将一些数学家的简介融入其中,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例如,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结构”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将高斯的简介与故事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内容如下。
1. 引入历史名人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口述的方式进行历史名人简介的介绍:有一天高斯用完晚餐以后,便开始解答导师所布置的数学题。当做到第三个题目时高斯则遇到了困难,题目的内容是:只使用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画出正17边形。经过了很长的时间,这一题目并没有得到破解,而高斯也尝试采用超常规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和解答。经过一夜的时间,高斯解答出了这一问题,不过看到教师时高斯则表现出了羞愧。
2. 提出问题
教师在完成高斯的简介以后,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为什么高斯表示如果知道这题目不是作业,自己肯定解答不出来?高斯的这一事件对于你以后的学习有哪些启发?在这一课程中,需要对立体几何开讲学习,那么在学习时应该基于怎样的心态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以上的问题,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展现数学史渗透的价值。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文章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将数学史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宽学生的视野。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实现对数学故事、数学家简介以及数学知识背景的合理运用,积极做好课程讲解方案的设计,以此发挥数学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姜珊珊,李岚.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经济师,2020(7):201+203.
[2]张彬.“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