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5期   作者:邵家琴
[导读] 化学是当下初中教育教学的重点学科之一

        邵家琴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鸡场乡鸡场苗族彝族乡中学 552100
        摘要:化学是当下初中教育教学的重点学科之一,其实验性及应用性相对较广泛。只有掌握高质量的化学学习内容和实验、实践经验,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化学是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初次接触的学科之一,教师应在学生充满好奇心和热情时期及时运用恰当的局限性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参与性和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理论相结合的操作能力,加强师生教学协调性,是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有效方法
        新课程改革标准强调,学生必须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可以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并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一、探索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由于实验性比较强,大部分学生表现极为吃力。又是初中阶段新接触的科目,没有基础,学生在面对化学理论与实验操作压力与恐惧之下,很难产生兴趣。同时,由于师资教学手段滞后,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好似听天书,不到实验中就不能有效掌握其具体含义,到实验中又产生恐惧心理,不敢尝试怕引起可怕的化学反应。缺乏合理应用能力。
        另外,化学教学方法缺乏灵活及单一性,理论知识讲解僵化、内容枯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厌学。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关键时期,虽有学习能力,但易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化学、物理等科目,很多学生表示兴趣低,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学科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极具理论、实践性,不像其他学科容易引起学生关注。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多在课堂上开展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生活融入化学知识,使学生对化学的基础了解,在生活中遇到化学反应时该怎样处理,引发共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适时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更好地促进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只有身处在和谐的课堂范围中才能及时受到化学教师的影响,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构建高效的初中化学学习课堂,提高教师教学成效的同时还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实践应用能力。
二、简析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1、创设学习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理解和分析能力,但在实际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还是无法很好地掌握和理解化学教材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们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们在课堂情境中可以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以此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从而有效的构建初中化学生本课堂。


例如,“生活中的酸碱盐”一课的教学,教师就可以提前搜集一段浓硫酸在运输的过程中泄露的新闻,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进行播放,新闻视频中泄露的道路冒起了浓浓白雾,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视频播放到此处时,学生们都表现出了特别焦急的情绪,瞪大眼睛等着消防人员赶到来处理。直到视频中消防人员赶到,视频中消防队员先用水枪来进行稀释,然后有调运的熟石灰对路面进行铺撒。视频播放到此处,化学教师就可以引入问题:1.视频中消防队员解除本次危机运用的方法是什么?2.消防队员运用的方法与本节课中学到的化学知识有什么联系?然后引导学生们对酸碱反应的关注,在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本课堂的构建。
        2、导入趣味实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在课堂教导环节中开展实验,将教学知识以一个最快的角度呈现给学生,切实激发学生思维意识中的好奇性,让学生对于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有着足够的兴趣。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将一些具有典型化的化学买验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现实验教学中的乐趣,引起学生去思考化学实验中所蕴含的原理,结合课本上的理论性知识,有一个深入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应注意利用好信息技术的方式,为学生做好启发工作,引导学生跟随信息技术的引导,发掘自己的化学潜能。
        例如,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课时,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为学生演示“字迹消失”的趣味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一实验内容,有效开动自己的脑筋,对于课堂教学知识进行深入化地学习。
        3、组织小组合作
初中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们可以提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自己的知识面可以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全面。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充分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学生们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解决化学问题,使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意识得到有效的养成。
例如,“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单元复习教学时,化学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提前的为学生们布置复习任务—完成单元知识网络图,然后再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帮助学生们进行四人小组均衡搭配,让学生们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对学习任务进行交流讨论,以此来发挥小组成员的全部智慧,设计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最终圆满的完整本单元的知识点整合、梳理。化学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引导,使学生们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得到有效的激发,使学生们可以有效的从中获取知识、发展自身能力。
4、给予积极评价
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而交流与沟通的结果则需要良好的评价来总结,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通过评价为教师后续的教学总结了问题并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创新。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区分不同能力层次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进而给予学生足够的且具有针对性的引导,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课程改革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必要与有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光临.浅谈初中化学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J].学周刊,2018,(6):58-59.
[2]罗燕.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3):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