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红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实验中学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培养学习逻辑思维的学科,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尤其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塑造和思维精神的培养起到显著的效果。但是从传统的初中数学来看,其实国内大部分学校在初中数学的培养阶段,还是存在创新能力差,课堂活跃度下降等难题。因此,解析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对培养中学习的逻辑思维及理性思维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通过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从而解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身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及现状,开展有效果、有针对性、有策略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习阶段,更好的培养个人的思维能力,为后期学好数学及其它学科做好铺垫。那么,对于数学教师,如何注重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一、培养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
初中生正处于学习的快速爆发期,这个阶段,除了需要注重学生自我思维意识的培养和塑造外,我们还需要通过互动、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在数学学科的建设中,老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的过程中,排除填鸭式和例题式的讲解,将课程案例和日常的生活进行结合。如老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结合初中生日常的生活案例进行设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不枯燥,也能从案例中寻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如初中阶段的排列组合、数列等关系,可以利用竞技模式和竞猜等互动式教学,来全面提升学习的学习思维和能力。
对于数学老师而言,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引导、互动,赞赏等方式来全面提升学习的互动效果,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监督模式,这样学生即提不起兴趣,也会对数学课程丧失兴趣。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当代新课改的需求,随着新课标和课程培养方案的更新后,若是老师还原地踏步,学生在课堂中除了学习效果差外,很有可能在后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越来越被动。所以在授课的环节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老师要弱化主体地位,让自己承担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身份,来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打开学习数学的思维,这样学生从被动的环节变为主动,于是在学习阶段,也会变得越来越活跃,思维也在另外层面得到扩展。
从国内大部分教学的现状看,想要突破新课改,推进新政策的实施,对于教育者而言,首先还是需要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适当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另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案例,多参加数学交流会议来深化传统教学的改革。另外,在授课形式上,教师除了讲解案例和知识点外,还需要为学生腾出学习和训练的空间,这样学生既能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也能通过课程实践来不断激发自己对数学学科的热情和兴趣。
三、注重寓教于乐的培养方式
学习,注重的是方式,寓教于乐是现在初中教学中惯用的一种方法,在语文课及其它课程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的适应能力,对老师的专业能力及教案的设计也有诸多考研。而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是可以慢慢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阶段,既可以轻松掌握课程重难点,也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拓展发散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调研阶段,笔者发现大部分老师觉得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肤浅,加上数学的逻辑思维强,实践性和理论结合不大,所以在备课阶段,大部分老师还是摒弃了创新思维及联想思维,依旧按照固有的思维模式授课。想要改善传统、僵硬的教学方式,可以在课程中加入引导。如我们熟知的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解题思路,老师可以借用1-2个案例的解法,来拓宽学生的答题思路。比如说先从推算的方式入手,验证三角形中每条边的关系,然后利用课程的重难点,展开论证,得出推理。
其次,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集中思维,利用数字化的思维方式解答案例。如老师可以在教学阶段,开展多种询问方式,然后根据问题,给出不同阶段的解决方案,这样学生学习本章节的内容中,既能明白该章节课程的解决方案,也能通过不同的解题思路梳理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而这种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除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的过程,不是死记硬背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数学学科的学习,比较抽象,所以在学习阶段,除了掌握常规的解题思路外,还需要鼓励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创新。比如说针对部分重难点题型,可以给出针对性的答题方案,然后借助1-2种阶梯思路,来引导学生正确答题。
但是在培养学生求知欲阶段,老师可以通过课外作业及课上讨论的方式带动学生参与训练。比如说数学教材中的个案,老师利用个案引导,给大家讲解1-2种解题思路,然后引导学生分组,利用小组讨论及答疑的方式,积极参与到随堂课程的讨论中去,才能快速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质疑能力。
五、构建学生的空间构图能力
初中数学的学习,枯燥又充满探索。根据调研发现,部分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对空间构图能力及三角形等计算存在问题,其实这是想象力和自我空间构图能力弱的一种体现。想要重塑学生的空间构图能力,还是需要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能力。因为学生只有通过联想和打开逻辑思维能力后,才能在脑际中构建几何图形,为后续学习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学习做好铺垫。
如在几何图形的包含、平行关系的构建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互动的方式,教导学生绘制几何图形、或者是利用课题内容绘制出对应的图形包含关系,然后结合图形信息和上下文的练习,去展开问题的辩证。一般这些课题研究在初二、初三课程中比较常见。所以这个阶段,需要结合课程的案例、课题研究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虑。
六、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实践和重塑。身为数学教师,除了在课堂中拓展创新教学解决方案外,还需要加强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和参与感后,才能通过创新课堂及互动学习等模式来全面提升自我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铁常菊.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21.
[2]柳志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105.
[3]王仲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19(36):170.
[4]黄细勤.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