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有效课堂,优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5期   作者:王亚均
[导读] 或许对小学学生来说,最困难的地方就是计算的过程。

        王亚均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付家坡小学   

        摘要:或许对小学学生来说,最困难的地方就是计算的过程。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需要尽量减轻课堂上的乏味感,增强趣味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课堂上,从而打造一个有效的学习氛围。本文将针对对如何优化小学的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计算能力,提高计算教学的的时效性。
        关键词:有效课堂;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前言: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这门学科当中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计算力,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首先培育学生的计算能力。那么教师就需要转变自己之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出一个更加有趣的数学课堂。
        一、优化课堂内容,增强学生兴趣
        都说学生以兴趣为出发点来进行学习一定是最有效也最有动力的,而在心理学上也认为,教师创设一定的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接受某种事物的心理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运算时也有较高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更加认真地对待计算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寓教于乐的手段,把数学运算和游戏相结合,让学习方法更加灵活有趣,更好的让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从而使得学生学习计算的能力提升,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计算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时,学生面临着一个多位数字的乘法计算,那么对学生来说,这也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是与此同时,这也是帮助学生乘法计算的基础的一个好机会,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采用把计算的算式来生活化,戏剧化,引入一些生活当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去更好的接受他。像是在计算“25×16”这个式子时,教师可以模拟出来一个情境,:“妈妈带你去买水果,其中芒果25元一斤,妈妈和你一起买了16斤,那么请问妈妈和你一共花了多少钱?”这种情景模拟就可以帮助学生来提升学习的兴趣,那么他们在听课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变得更加认真了。
        二、自主构建模型,感悟数学算理
        在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中,学习数学时学生首先要对课本当中的公式和基本的计算方法加深记忆,理清楚一些计算公式的原理,从而加强对基础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牢固地记忆吸收,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的效率,使得课堂上更多的是进行有效的授课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算理为切入点,在授课过程中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个算式的计算原理是什么,这样学生的计算也会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
        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会学习到一些运算定律,而这些运算定律的原理可能大多数学生都不是特别清楚,因此在运用的过程中就经常有学生会搞混或者用错,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运用之前首先要教给学生这些运算定律的运算原则以及其原理。像是“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两个交换律的原则其实是一样的,首先要确保交换后的算式结果不会出现变化,而且一定要是同一个等级的才能出现交换,也就是加减交换加减,乘法交换乘法,除法交换除法。这样才可以确保以上的原则。那么学生在了解这些后就可以更好的去运用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的,从而大大减轻了计算的负担。


        三、掌握更多技巧,优化学生算法
        很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都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用错误的原理去计算的话,不仅会容易出现错误,而且会让学生耗费更多的时间,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计算上,教师的讲课内容就会被压缩,甚至最后可能会讲不完。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将自己掌握的一些巧妙的计算技巧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计算当中能够节省时间,简化计算,提升课堂的授课效率。
        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会学到有关0的计算,那么学生学习了关于0的特殊计算方式后,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在今后的的学习过程中减轻负担,还可以让自己在计算中少出错误,减少出错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加减法当中,加0或者减0都是不会引起变化的,那么在乘法当中任何数遇到0都为0 ,在除法当中,0是不能做除数的,如果的被除数那么结果也是0。那么在学习了这个计算的方法后,学生就可以减轻很大一部分的计算压力,在遇到有关0的问题时都能够迎刃而解。
        四、时刻引导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无论是什么科目的学习,良好的习惯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数学的计算来说当然也不例外。大多数学生在计算时出现的错误都是因为自己过于马虎大意,和一些不好的计算习惯造成的,很多学生在计算错误后都会说我只是粗心了,下次一定不会再犯了,但是下次还是会出现同样的错误,这就是由于习惯不好而造成的。教师一定要帮助他们努力克服,加以改正。比如,有学生会将“225×3”看成是“225×2”,而且在之后的式子当中就一直按照错误的数字去计算,导致最终的计算错误;也有的同学会在长的算式运算时把运算顺序弄混,造成最终的计算失误。还有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吧“+”“-”、“×”“÷”看错的现象,导致结果错误。对此,教师应有意识的提醒学生在做完题目后要进行检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此外还有因为书写不规范而导致数字看不清楚,最后出现错误的现象。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的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如果学生不能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那么在今后的计算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麻烦,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让学生能够避免一切因为习惯而导致的错误发生,养成一个认真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综上所述,计算教学是基本数学技能教学,且贯穿于小学数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师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提升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应该培育学生在计算方面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计算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从而打造出一个真正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忠立.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读与写,2020,17(24):188.
        [2]王光翠.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2020,17(27):157.
        [3]张发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因“错”利“导”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25(25):27-2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13.
        [4]刘蕾.新课程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63):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