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月
湖北省松滋市机关幼儿园
摘要:本土资源对于幼儿园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价值,对本地礼俗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的深入挖掘和运用,能提升幼儿探索本土资源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社会热爱自己家乡的优良品质。幼儿园主题游戏需要集趣味,教育意义和可操作性于一体,能将本土资源运用到幼儿园主题游戏,不仅能从小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且能使幼儿容易接受并取得良好的游戏效果,对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是极为有益的。
关键词:本土资源;幼儿园;主题游戏
一、本土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游戏中的存在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积极提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游戏是孩子童年的快乐,是幼儿探索世界的方式,也是幼儿不断体验成功和失败、不断认识自我、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格的途径;同时《指南》中也明确指出了“要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育学家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要从小对幼儿进行本土资源的熏陶,让幼儿感受本地山水,人文的美,让爱家乡的品质在幼儿心里生根发芽。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重视幼儿在主题游戏中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将这种了解本土资源,热爱本土资源的愿望根植幼儿内心深处。将本土资源运用到主题游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用优秀本土资源,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长久积淀的本土资源大都吸收着本地历史发展过程中优秀文化的精髓,可利用价值高,将这种“接地气”的特色文化融入到主题游戏,投放适宜的特色游戏材料,创设符合本地特色的游戏情境和班级环境,结合本地特有的文化资源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游戏,不仅让幼儿容易学习和接受,还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和探索,尽享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以我园主题游戏《乐乡生活街》为例,本地为汉族和土家族杂居地,说鼓子,土家摆手舞,彩莲船,舞龙狮,松滋人能歌善舞,这些民间艺术皆是本地的文化瑰宝,将其融入到主题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本土音乐的节奏,充分感受到本土资源的魅力,提高对本土资源的兴趣,从而激发幼儿探究本土资源的动力。
(二)渗透本土资源,丰富幼儿游戏认知与体验。
幼儿参与主题游戏需要具备游戏经验和生活经验,而幼儿年龄尚小,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利用本土资源,可以让幼儿投入到多姿多彩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丰富其游戏的认识和体验。以主题游戏《编织乐园》为例,本地自然资源,农作物产丰富,教师投放了大量可供编织的材料,比如麻绳,稻草,藤条等等,利用这些农作物的特性,创设了游戏版块《编织坊》,幼儿的大脑思维能力和手指灵活性均能得到很好发展,同时,幼儿还能了解到植物的属性,这些极富韧性的条状物可以拉伸和交叉,重合,折叠等等。又如在主题游戏《泥巴部落格》中,教师投放了本地的自然资源泥巴,这种材料极富可塑性又随处可见,设计将泥巴融入到小班主题游戏,不仅深受幼儿喜爱,又能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好的丰富了幼儿的游戏认知和体验。
(三)传承本土资源文化,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幼儿需要在游戏中获得友谊,获得成功或者感受失败,历练人格和品性,以祖国家乡为荣,逐步形成其亲社会的属性。让幼儿感受本地山水景观的壮美,人文风俗的趣味,会让幼儿将爱家乡的品质从小在心里生根发芽。以我园主题游戏《奶奶的鞋垫铺》为例,做鞋垫是很多本地农村妇女的一门民间手艺,教师智慧的创设了以做鞋垫为主题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做鞋垫的流程的同时,教师注重空间布局对幼儿的熏陶,精致的鞋垫铺吊饰,多彩丰富的鞋垫展示墙,制作区的精美刺绣桌布。游戏中,鞋垫浓烈的颜色和巧妙的花纹刺激着幼儿的感官,一种浓浓的乡土风情弥漫在活动室,幼儿感受到为奶奶做鞋垫的趣味和幸福,对家乡的喜爱感油然而生。
二、将本土资源运用到主题游戏中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浓郁的本土环境,引导幼儿进入游戏氛围。
《纲要》中明确指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同时教师要为幼儿创设相适宜的环境。”环境是幼儿园主题游戏开展的关键因素,是一种隐性课程。
1.主题游戏材料本土化。
在我园的主题游戏区域里,处处都能体验到浓厚的乡土风情,比如编织坊的稻草,藤条,麻绳,伞花朵朵开里的各式手工伞,泥巴部落里的陶泥,奶奶鞋垫铺的鞋垫,乐乡小剧院里的说鼓子,土家民族服饰,小吃店里的特色美食等等。在投放主题游戏材料时,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可供幼儿操作的本土化材料,才能将本土资源很好的渗透到主题游戏中。
2.主题墙烘托本土资源。
重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熏陶,必须让幼儿园的每一面墙会开口说话。主题墙为主题游戏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教师创设布置的主题墙《伞花朵朵开》为其设计的主题游戏《伞》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在主题墙上粘贴了各式伞的图片,伞的制作和装饰介绍,还有幼儿心中喜爱的伞,以及一些奇形怪状的伞,主题墙烘托出的本土资源,体现出的隐性教育,为幼儿顺利开展主题游戏提供了帮助。
此外,活动室走廊的吊饰装饰,幼儿体育器械,玩具均能融入本土资源特色,对于主题游戏的开展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二)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的价值,帮助幼儿游戏和探索
将本土资源和园本课程有机结合,我园每周都设置了民间艺术和民间游戏课程,帮助幼儿了解本地民间文化,体验民间文化的魅力。比如民间艺术:做鞋垫,扎染,做风筝,泥塑,画年画,捏面人等等,这些民间艺术课本上少有介绍,学习这些民间艺术,帮助幼儿提升动手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审美力和创美力。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的价值,帮助幼儿游戏和探索。
(三)重视家园合作,传承本土资源文化
幼儿教育从来都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传承本土资源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还是以主题游戏《乐乡生活街》为例,游戏的材料和资源需要家长帮忙收集,家长要经常带领幼儿品尝特色美食,了解制作方法;需要家长平时带领幼儿在家乡的名胜风景地,郊外,田间游玩,幼儿的视野才能得到开阔,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本地文化才有深入的了解。家园携手,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准备,为主题游戏的开展打下基础。
三、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游戏的基本原则
(一)以幼儿为主体原则。幼儿在参与主题游戏时,充分给予幼儿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承认幼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始终自由主动地参与游戏,不过多的干涉。
(二)游戏材料适宜原则。在操作区和展示区创设适宜的环境,结合班级本土资源文化环创特色,投放合适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低结构材料。
(三)趣味性原则。开展游戏时关注主题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能够接受,能够与材料产生共鸣,在材料和游戏规则的设计上都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四)环境熏陶原则。环境是幼儿园主题游戏开展的关键因素,是一种隐性课程,因此,我们要从孩子出发,精心创设适宜的游戏化情境,发挥环境对幼儿情感认知的熏陶作用。
本土资源对于幼儿园主题游戏的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价值,不仅能从小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且能使幼儿容易接受并取得良好的游戏效果,对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是极为有益的。将这种了解本土资源,热爱本土文化的愿望根植幼儿内心深处,最终传承本土文化,这是教育最初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 叶苏兰 农村幼儿园如何利用本土资源 《和谐教育研究》 ,?2012(79)
[3] 梁周全 《幼儿游戏与指导》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