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大单元”视域下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颜庆林
[导读]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即在一节课的设计里,

        颜庆林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江苏 扬州 225000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即在一节课的设计里,教师选用多篇文章,以一定议题或目标为抓手,进行整合阅读或对比阅读的一种课堂阅读教学方法,简言之就是“一群文本的阅读教学”。要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必须得有“群文”,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文本集群的建构问题。选哪些文本进行集群,如何挑选文本进行建构,建构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其实教材的单元设计已经帮助语文老师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一个单元选取的文本集群,都可以构建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应相应的“学习任务群”,如果能够借助教材的单元设计,对单元的文本集群进行统整,甚至扩大重组,形成“大单元”教学,以一篇带多篇,或者多篇同构设计,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教材单元设计的作用,有效地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实施“大单元”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以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向为依托,建构文本集群
        每篇文章都可以根据自身文体或内容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每个单元也都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群”的需要制定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单篇和单元之间的教学目标并不产生冲突和矛盾,但单篇文章既然放到了单元里面就需要考虑单元的整体设计目标,要通过多个单篇目标实现单元目标,因此单元教学的目标指向更具上位性和指导性。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之前要能够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向建构文本集群,虽然单元已经为教学活动的师生构建好了,仍然需要教师根据学情、自身素养、文本难易程度等对单元内的文本进行二次建构。
        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第一单元,在单元导语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向:“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根据单元导语可以得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包含:1.疏通文意(因为是文言文);2.把握选篇的思想内涵;3.认识文化价值;4.思考现代意义。其中1、2属于单篇目标,3、4属于群体目标,因为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是针对儒道的思想而言,而不是单指一篇文章。教材分别选取了《论语》《孟子》《庄子》中的三篇文章成为一课,这就是为我们建构的文本集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这个集群进行教学设计,进行这三篇文章的“群文阅读”,让学生感受儒道思想的价值和内涵。如果教师个人觉得这三篇文章还不能很好地实现单元目标,可以再结合上册教材中的《荀子·劝学》或加入《老子》中的文章等,来扩大这个文本集群,让单元目标更好地达成。文本集群的建构是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不管是利用教材现成的集群,还是重新再建构,都需要在单元目标指向下完成。


        二、寻找关联点,激趣导读,做好“群文阅读”的引领
        要实现“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阅读是关键。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之前,要保证学生先完成阅读任务,教师的课前导读引领工作很重要。教师需要寻找群文间的关联性点,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目标和学习目标,最好能够通过激趣导读引领学生主动阅读群文。在导读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能够囊括“群文”并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以此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之下带着问题有指向性的阅读,比如为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的三篇文章《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做一个群文阅读的导读引领, 可以这样设计:“《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悲剧,《哈姆莱特》是外国悲剧,同是悲剧却悲的各有千秋。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这三篇悲剧故事都毁灭了哪些 ‘有价值的东西’?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好好去品读一下这三篇悲剧,感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吧。”这样就通过通过悲剧这个关键词构建“群文”,让群文产生关联,再用鲁迅先生对悲剧的评价设计驱动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达到导读引领的效果。
        三、寻找群文“抓手”,设计好教学主问题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结构化教学,要在“大单元”视域下让多篇文本产生有机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能够找到群文“抓手”,以此为突破口展开教学活动。这群文的“抓手”可以是一个关键词,一个主题,可以是文本的语言,人物的形象,情节的设置,也可以是某个话题或者某种评论,总之“抓手”的类型可以有很多,可以很多样,但“抓手”不能太多,“抓手”的选取要考虑“大单元”的教学目标,以此定位。之后再依据抓手设计好教学主问题,以此驱动,完成对多文本的解读和鉴赏。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密切相关,只有设计好主问题,才能让“群文阅读”发出光彩,照亮语文课堂。
        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第六单元导语中写到“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这个单元导语提示,可以找到本单元“群文教学”的一个抓手——“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将本单元的《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另外的《林黛玉进贾府》三篇小说建构成一个文本集群,设计的主问题是“社会环境对小说主人公性格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在这个主问题之下,可以感受三篇小说不同的社会环境特点,分析主人公人物性格特点,探究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封建迷信的鲁镇让祥林嫂痛苦麻木,赶尽杀绝的沧州让林冲愤怒反抗,规矩繁多的贾府让林黛玉谨小慎微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说中环境与人物的关系。一个好的主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一个知识点。
总之,在“大单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非常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是一种大胆的突破和优化,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都有积极的意义。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之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勇立潮头,不断尝试和创新,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祖国培养能够顺应时代需求的新时代学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