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力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马圈子镇总校 0665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语文教学借助信息化的技术,可以不断丰富其教学形式,以学生感兴趣的上课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对初中语文的教学不仅是为语文教学提供技术的先进性,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给初中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资源等给予深刻的影响。另外,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环境中,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时代下的技术优势,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教育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不断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语文学科学习环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育领域信息教学方式的发展,使得现在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各阶段学科教育中。在如今信息时代大环境中,各阶段学科老师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语文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课程,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以此来将教材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化,促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
一、在语文备课中应用信息技术
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教师在备课时不仅需要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备教学方法等。首先,可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备课内容,从网络中搜集大量的教学素材;通过微信群、博客等平台与其他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吸取经验优化教学内容;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备课,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利用QQ群、校园网平台等传递给老师,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其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可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在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基础能力、思维、学习习惯和方法等基础上,便于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将一些测试题上传到平台当中,学生在平台完成测试之后提交,平台给出学生测试的结果,便于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或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教学法不仅指教学的方法,同时也包含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其学会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丰富了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比如创设情境、直观教学、游戏教学等等。学习方法的影响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预设合作探究学习。
例如,在《中国石拱桥》的备课中,教师将赵州桥和卢沟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出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两座桥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不同的教法和学法,都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的需求灵活选择。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设,构建趣味化课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由于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教师讲授的一些缺点,能够给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通过口头讲述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构造情景画面的教学内容,以及一些极具表现力和情景化的教学内容,利用合适的情境创设方式,通过视频或图画来展现出教学内容所表达的情感。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所创设出的教学情境,能够直观地帮助学生领会教学知识,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升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创设具有实践贴合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存在,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构建趣味性的课堂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提供一些具有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活动来供学生学习。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利用信息技术设置课堂导入
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兴趣,直接关系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投入和能动性发挥。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得益。”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其注意力就会大幅度下降,容易分心,能动性得不到全面发挥,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其本身向往自由,对于他们而言在教室中学习有时是一种束缚,若是语文教学课堂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部分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反抗行为,如与教师顶嘴、故意发出声响以及与他人说话等。这会加大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而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降低这种教学情况的出现。要想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科学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设置课堂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荷塘月色》的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开始教师就直接让学生翻开课本,切入课文教学,肯定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并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不利于推进课堂教学进程。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夏日夜间月色、河塘的视频、图片,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联想和情感,使其产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想要主动探究课文中的描述,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保证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推进。此外,也可以将朗诵导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进行朗读。音乐会有效地激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情感共鸣。教师也可以结合图片进行教学,先为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发现作者笔下的美景,然后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对作者的情感能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语言正发生巨大的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想要提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就需要将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体系中,以此来推进语文教育向着多元化和高层次发展,并且为社会信息化发展培养更多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转变课堂教学环境,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晏露娇.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10.
[2]李云.信息化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探讨[J].休闲,2019(02):216.
[3]闫恪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化媒介高效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4):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