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马浩博
[导读]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生字词认识为主

        马浩博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马圈子镇总校孤山子小学066500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生字词认识为主,学生需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提升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文章阅读最为关键。教师需要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阅读文本,提升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及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及写作能力。其中字形字义的学习是基础,语言表达则是重要的延伸,语文教师需要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关注新课程标准的分析及解读,抓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难点,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导入课堂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转变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样一种思路下,小学语文课堂面临着空间的扩展和内容的延伸,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和挑战。
一、积极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离不开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只有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激发,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创新性地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结合,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语文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工具性的教学课程,很多知识以及文章的情感都与现实生活存在联系。因此,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文章的理解以及对所蕴含情感的感悟,能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或回忆以往对荷花的观察,并对照文中对荷花的细致描写,进行文中内容的理解和文中遣词造句的运用,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结合自身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培养语言理解能力、构建能力。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应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一学习模式中,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的学习,并在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互动探究中进行自我学习观点的分享,在集思广益中进行学习结论的完善、实现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拓展,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文章的阅读、理解,并进行其他植物传播种子方式的搜集与讨论,从而实现了文章内容的深刻学习以及知识的有效拓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二、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
        小学语文课程中包含有众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这也是小学语文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而文化传承与理解也被列入语文核心素养之中。但是,鉴于小学生大多都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以及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特点,所以教师如果总是一味地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造成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秉承着生本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兴趣所在和认知能力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传统文化教学,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例如,教师在执教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传统节日所特有的文化习俗,还可以为学生讲述不同传统文化节日的文化内涵以及背景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入感知和了解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核,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理解。
三、联合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结合课外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学好课堂知识,完成课外知识拓展。教师在选择课外材料时,应当选择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材料,避免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内容。教师在选择文本时也可征集学生的建议,避免盲目选择。学生应当做到学以致用,将自身学习的知识完成迁移,这也是深度学习的体现。学生深度学习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精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将知识应用在课外学习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语文学习质量。教师应最大程度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花的学校》这篇文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迁移,让学生主动掌握作者背景知识,并学习泰戈尔的其他名句。学生在初步学习《花的学校》这篇课文后,会掌握朗读、默读、品读等手法,阅读泰戈尔其他诗词过程中,可以将掌握的能力加以应用,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诗歌,学生在品读这些诗歌后,领悟背后的情感内涵,并学习这些诗歌的写作手法。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进一步拓展,将掌握的知识应用到课外,有利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全面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和学生对话、交流,更好地了解学生在知识、成长以及核心素养提升方面的需求,让他们能够爱上语文、有所成长,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鑫霖.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88.
[2]孙文彩.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9(12):12.
[3]杨小丽.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0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