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钱晓珍
[导读] 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钱晓珍
        (浙江省临海市永丰镇中心校         317027)
        摘要: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进行阅读以及写作,其中写作非常考验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由于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的作文写作普遍存在问题,如写作生搬硬套、缺乏巧妙构思;文不对题,无法根据设定的题目展开写作,作文创作输出困难等。实际上,小学生正处于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在日常作文教学中从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探寻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方法,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热爱写作,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优秀好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方法;实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既是对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有力突破,又能顺应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科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抓住学生语文学科作文构思与创作的关键期,给予学生及时、充分、有效的作文教育指导。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教师在创新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课程、提升作文教学的更有效性,从而实现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理念滞后,没有给予作文教学充分的创新思考
        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至今,一直呼唤学科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实,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同样需要不断进行思考与创新,只有教师不断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奠定基石。实际上,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往往将重点放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方面,学生能够学好语文的关键似乎是会背写生字词以及重点文章、古诗词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很难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教学方式传统、缺乏新意[1]。如很多教师教育学生仅根据作文题目的指示进行机械化、流程化的写作或者背诵优秀作文等。实际上,小学阶段的学生面对不同事物脑海中会有非常奇妙的想法,但受教师教学以及知识储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写作多无法展现自己的想法。教师没有给予作文教学充分的时间以及实践支撑,学生亦对作文创作缺乏创新思考。
(二)学生对作文创作准备不充分,缺乏素材等方面的支撑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教育重点除了课本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对学科科学的认知,进而实现对学科更有效的学习与应用。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教育指导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又有很多学生存在问题。如学生阅读基础薄弱,很多学生接触的阅读内容仅停留在教材,没有阅读拓展,那么对于作文写作而言是缺乏素材积累的,学生阅读不足,那么写作思考范围便受限制。另外,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学生真正接受有效作文训练的时间也不充分,无论课堂还是课下,学生并不会像记忆生字词、古诗文等那样投入相当的精力去进行。写作是自由的,每个人的写作构思都不同,同样的作文题目,一千个人能创作出一千篇文,这就就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要求不一。

由于没有统一的条框和标准规定,很多时候学生的作文写作内容不够吸引人,创作不够理想。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一)结合语文教材,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以阅读为根本,提升作文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阅读的重要性,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使学生的作文写作有丰富的阅读素材做支撑。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常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阅读中更重视理解或记忆不会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句子,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等。实际上,教师应更加重视阅读教学的知识性与实用性,使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地为写作做积累与准备。因此,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就需要教师发挥阅读教学优势,创新阅读教学形式,重视阅读支撑作文创作的积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探索与实践作文创作,从而有效实现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2]。如学习《清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这一单元的内容,古诗简短却语言精悍,古人通过诗词创作的情感表现,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更加强化了传统节日的意义。清明寄托哀思,重阳表达孝义。其中《清明》将清明节的景象展现淋漓尽致,雨纷纷,欲断魂,借酒表哀思。教师在教学中,既以本诗为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想象与描述,再拓展相关经典文章阅读,除了在情感价值观上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后涉及到相关内容的作文创作,学生便能通过描写景物、以物衬情等方式进行写作,加之学生对相关传统节日的意义有了正确、深刻的认识,在作文创作中便游刃有余。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分组作文教学,使学生在分组互动中激发作文想象力与创造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探寻创新教学方法,还应注重运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的教学策略。建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组内树立主观学习意识,面对共同的目标积极调动头脑思维想象力与创作力,帮助小集体实现共同的目标。在分组作文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作文创作不是固定写一、写二,而是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配合情感认知等进行大胆想象,逐步使学生的作文创作不受固定思维的限制,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实现作文写作的更优化。如学习写观察日记的训练内容,学生之前学习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观察类文章,从中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构思和创作意图。但能够写出优秀的观察类文章首先便要认真观察写作对象,那么教师以此为作文教育起点,在分组教学中,教师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和教育目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素材,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校园的一角的图片以不同的部分展现给学生,学生分组对不同的图片进行观察,如角落里一朵小花盛开,很美;花坛里蜜蜂在飞舞,很有活力;远处红旗飘飘,鲜艳引人注目,最后每组学生观察图片并描述后发现是熟悉的校园的一角。接下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对教师展示的图片的认真观察,鼓励学生对校园进行写作,包括校园之美、对校园的热爱等。通过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达到作文创作的更有效。
结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等,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为学生打开作文创作的新视野。学生作文创作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下,能够不断写自己所想,表达真情实感,写出吸引人的好作文。
        参考文献:
[1]张荣梅.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20, 000(034):37-38.
[2]谢树萍.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J]. 新作文:教研, 2020(1):0180-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