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状元桥小学校,四川 广元市 628400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养成影响很大。随着我国新课改改革,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常思常想的一个问题,教师不仅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更需要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住能动性。而怎样做到这点,是当前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的难题之一。而在提升阅读能力这方面,书本无疑是最方便和快捷的通道。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采用读写结合这一教学方法,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课文,同时,还可以将这些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读写结合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老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习惯照着书本进行一些阅读知识的讲解和教育,而小学生天性活泼,因此这种灌输性质的教育方法很难起到效果。而随着时代发展,我国的教育不断改革,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更多思考怎样让学生的阅读学习趣味化,读写结合是一种着重于从基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要学生从基本的阅读知识储备到掌握技巧进行阅读实践,追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达到让学生知道语文阅读并不复杂,而是一门具有魅力的语文课内容的效果,避免学生因阅读困难而退却。
一、在读写结合中培养兴趣,学习课文模仿写作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如何通过教学激发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首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书上的一些知识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如《少年闰土》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关于海边沙地西瓜的图片,将这些图片保存或者打印,以备后面教学使用。然后在课堂讲解《少年闰土》这一课,不需要学生在听课后就全部理解,只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此时再拿出打印好的关于海边沙地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将自己对于闰土月夜守瓜的印象等描绘出来,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搞清楚一个文章故事的来龙去脉,了解一个地方的风物土人情,教师只做辅助,而不是一味灌输,让学生更多主动的去思考所学内容,同时,写作教学的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灵活利用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得到提升[1]。
二、利用读写结合进行写作技巧学习
写作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而写作技巧并非全部来自于写作,大量的阅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可以开展写作能力的针对教学,如在学习完《金色的鱼钩》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学习的课文的知识,展开联想,在课堂上描述对草原的印象和自己平时吃过的鱼的味道,或者在生活中有没有认识过听说过类似于老班长这类舍己为人的人,然后让学生自行举手发言,畅所欲言,老师可以在这期间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如课文中的夸张手法,“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然后让学生掌握用一定的写作手法描绘自己身边的事物,并在课后以此写一篇关于《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的作文,将教学和学生的课后作业结合,有利于学生的课后语文习作学习,增强学生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从而实现读写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2]。
三、通过读写结合增强写作素材储备
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也可以给学生增加储备,如学习《北京的春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看作者对灯笼的描写片段,如“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这一段,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到作者是用不同的,各式各样的纱灯来侧面凸显过年时的热闹,并让学生纳为己用,以后自己写作用得上。有助于加强自己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积累。从而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在写作时更好利用所学知识。
四、在课外阅读中利用读写结合
不同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是一种通过闲暇时间的阅读激发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还避免了平时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文章都是固定的这一特性,学生不仅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同时教师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经典书籍。为此,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需求出发,推荐他们感兴趣的经典名著,如教师可以拟定一个主题,童年,在课前让学生去看与童年有关的名著,例如高尔基的《童年》,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通过《童年》去了解高尔基的童年世界,知晓前苏联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状,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百年前历史,并且可以了解其他小孩子的生活[3]。通过《汤姆·索亚历险记》了解汤姆·索亚的奇幻冒险。又直接推荐如《鲁滨逊漂流记》。这类书籍满足了学生冒险心理的同时还有着丰富的求生知识以及精彩的人物内心描写和细节刻画。让小学生就这类经典书籍展开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比如鲁滨逊如何遇到野人“星期五”,如何驯服山羊产奶,如何种植粮食,如何在自己的房屋外种植密集的树木作为天然的围墙,等等,这些书上提到的生活知识,都是当今小学生生活中一般不会了解到的知识,学生将自己课外阅读到的这些知识进行摘抄,或者写阅读后的读后感,有利于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完成读后感后,教师之后根据学生写作情况选出几篇例文,挨个讲解学生例文中存在的问题和写得好可以继续保持的部分,并鼓励学生描写事物时加上心理分析等,给文章增色。
五、让写作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读写结合激发学生活力
写作贴近生活学生才会有灵感,如学习《竹石》后,竹石给人的印象并不非常的明确,它可以是冰冷的冬天在山间的翠竹,也可以夏季山区的短暂的地形雨下的浓绿,因此对于此类留白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先带着学生探讨描述对竹石的印象和自己见到过的竹子的印象,说说生活中的竹子,以及为什么竹子能够在碎石中生存生长,在探讨这些生活实际问题后,还可以延伸,让学生根据了解以及课堂所学,写出竹石的精神象征以及所代表的的品质,这样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思索。之后还可以对这篇课文进行延伸,让学生继续思索,除了竹石,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植物被人们视为具有精神象征的,如梅花,兰花,莲花等等,都代表了什么意义,这样的讨论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在这样的讨论后布置一些写作,学生的完成质量和效率都可以得到提升。
六、家校协同配合教师读写结合的开展
小学的语文学习,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努力才能做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教师,教师的语文教学必须有家长的配合才有效果[4]。为了让学生课后阅读或者预习课文,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让家长参与到学生课后学习中,督促小学生的课后语文习作学习开展,包括课后的复习和课前预习,鼓励他们思考和感悟文章内容,督促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内容,这样上课时学生的状态会更好,写作教学质量、效率也就更高。如《十万个为什么》,不仅是一种科普读物,解释生活现象的原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不少科学家的童年读物都有《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可以督促学生每天读几篇并且写下自己的体会。
结语:
新课改下,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必须让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趣味化,在信息化时代,枯燥无味的阅读是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科技,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结合,以保障学生的语文教学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唐保海.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89.
[2]杨孝武.读写结合构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51.
[3]范晓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20(21):69-70.
[4]潘晓雅.巧用课堂评价提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质量[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120.